近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新疆民族干部培訓班創辦70周年之際強調,著力深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強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我們要致力于推動其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讓傳統文化在傳承、推行、創新中煥發新生。
以“志士不愁生短暫,壯意留與待來人”的信念為指引,秉持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做文化“傳承者”。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追求,承載著我們民族的基因和血脈。當今傳統戲劇的表演藝術、手工藝品的制作技藝、民間音樂的演奏技巧等,都是通過傳承人的不斷努力得以保存和發揚。我們要深刻認識到自己作為文化傳承者的重要角色,帶頭過傳統節日、學傳統文化,樹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文化“說話”。
以“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的精神為燈塔,弘揚文化精髓,促進文明交流,做文化“推行者”。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優秀的文化精髓更是一個民族生命力最持久的內在動力。從古代絲綢之路上響起的悠悠駝鈴聲到近年來全球化浪潮勢不可擋;從玄奘西行、鑒真東渡到如今不同國家的唐人街延續中華文化……皆是世界認識中國文化的一步,也是中華文化同世界文化交相輝映的生動縮影。我們要自覺履行中華傳統文化“推行者”的職責,帶頭做優秀傳統文化的宣講者,綜合運用線上、線下等方式,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貫穿于國民教育的各個階段和環節,讓文化自信在全國各地不斷生根、浸潤人心。
以“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的哲思為動力,堅持文化“兩創”,推動守正創新,做文化“創新者”。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創新,是讓傳統文化在當下保持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的必然之舉。堅持文化“兩創”,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展。”其實說到底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作為新時代的弄潮兒,我們要堅持恪守正道,善于開拓創新,勇于吸收外來文化中的精華,干老祖宗沒有干過的新事,汲取傳統文化之精髓,綻放青春時代之芳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