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形勢嚴峻,因為父母外出務工,不得不留守在家鄉。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造成生活照顧、家庭教育、安全保護、情感交流等方面的缺失,是不少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困境。
一、存在問題的具體表現
1.教育跟不上。“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農民工大軍涌入城市的各個角落,他們逐漸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開拓者。隨之而來的便是農村教育質量迅速下滑,留守兒童的人數驟增。留守兒童這個年齡段正是接受業務教育的重要時期,也是孩子一生中最關鍵可塑性最強的時期,父母迫于生活的壓力未能對留守兒童盡責,導致他們無助、彷徨,教育缺失。
2.心理問題凸顯。農村留守兒童在精神上缺乏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思想上缺乏父母的指導和關注,情感上缺乏父母的疏導,遇到困難無所適從,做事情內耗過多。導致其在成長過程中產生了各種心理問題,這些不僅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同時也和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密不可分。父母是孩子情感的依靠,其作用不是祖輩或其他親友可以替代的,一個從小缺愛、缺少父母陪伴的小孩,他的內心是極度空虛、無力的,他們不懂怎么愛自己,不懂怎么安撫內心,當面對內心的空虛、焦慮、恐懼的時候,安全無能為力,要么逃避,要么放縱自己。
二、建議
1.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教書育人能力。教師是留守兒童最好的引路人,一個好的老師甚至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因此教師要真正理解孩子,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正確、積極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引導孩子,為孩子解決心理困惑,讓孩子擁有健康積極的心態。
2.優化育人環境,創造溫馨的心理家園。首先,創設有利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校園環境。優美的校園、溫馨的班級文化、適宜傾訴心事的心愿室和悄悄話信箱等,能讓留守兒童釋放情緒,自由快樂地和老師溝通自己的所思所想。其次,創設有利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心理環境。創建團結友愛班集體,讓留守兒童在關愛的環境中與同學快樂相處,感受集體的溫暖和關懷;開展結對子活動,讓每一個留守兒童和班上的一名或多名同學結成互助小組,讓同伴聆聽孩子的心愿與煩惱。
3.加強家校聯動,提高父母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識。家庭關愛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校可以通過入戶家訪、微信交流、開家長會、電話聯系等多種方式加強與留守兒童的父母或監護人的溝通,交流留守兒童的學習及心理狀況,提醒他們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增加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頻率,讓孩子時刻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