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已從學校的“象牙塔”來到基層的“演練場”,由“研究生”轉變為“選調生”一年有余。2023年8月,我如愿以償地回到了家鄉重慶市云陽縣,和我家隔江相望的盤龍街道旺龍村來了場美麗的邂逅。回首這一年多的基層時光,有滴滴答答的汗水,也有鄉親端來的熱水,有矛盾爭吵,也有歡聲笑語。總結起來,這一年多的駐村生活就是四個字——吵吵鬧鬧。
從“研究生”到“年輕人”,用“吵吵鬧鬧”增添鄉村活力。“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小伙子是新來的選調生,研究生畢業”。初到旺龍,頂著“研究生”“選調生”的頭銜,我內心充滿了驕傲與自豪。但是,僅僅一周時間,我的驕傲便消失得無影無蹤,村里的工作相當繁瑣、冗雜,每個村干部都是“身兼數職”,而我負責的工作與我大學所學的知識毫不相關,感覺干部和鄉親們對“這不會那不會”的我會有些失望,心里便有了些許的“落差感”。看到日漸萎靡的我,村支書說:“基層的工作很復雜,但是只要你沉得下心,放得下身段,不斷學習進步,踏踏實實做事,便會得到十足的成長”。從此,我放下“研究生”身份,成為大家口中的“年輕人”,走村串戶向村民學習農業知識、養殖“訣竅”,談家長里短,了解他們的急難愁盼,向村干部請教如何協調矛盾糾紛,怎樣解決村民的“疑難雜癥”,村里也因此變得更加“吵吵鬧鬧”,增添了幾分活力。
從“城里人”到“農村人”,用“吵吵鬧鬧”贏得鄉親信任。“你個城里來的人,啷個懂我們農村人嘛”。從小在城市長大的我,初到村里,對很多事情不理解,為什么這些人就是聽不懂我傳達的政策呢,為什么這些人就是不聽我說話呢……駐村一個月,村支書讓我在院壩會上給鄉親們傳達新的醫保政策,我照著文件逐字逐句讀了一遍,信心滿滿地問“大家對新政策了解了不”,得到的回答卻是“懂個球,你念的那些高級話我們才懂不起”,隨后村支書用“土方言”三言兩語就把政策說清楚了。我領悟到,不能拿著文件“照本宣科”,要在吃透政策后,用“大白話”把重點和細節傳達給村民。于是,每當有新政策,我就對比以往的政策“找不同”,在院壩會上、走訪中,用通俗易懂的話講政策給村民聽。這一年來,我從一個認為別人不聽我說話的“城里人”成功蛻變為擅于和村民打交道的“農村人”,在“吵吵鬧鬧”中,鄉親們也對我更加信任。
從“門外漢”到“小能手”,用“吵吵鬧鬧”助力群眾解困。9月,本是為下一季作物種植做準備工作的時間,往年這時候,為了讓田地變得更加肥沃,村民早已開始“燒土灰”,然而今年8月以來,重慶持續高溫干旱,不僅對村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森林防火也在此期間成為了“重中之重”。村“兩委”日常開展森林防火宣傳,組織黨員、村民代表形成“聯防聯控”隊伍全村巡查,嚴防村民私自“燒土灰”引發火災。但眼看著9月快結束,“燒土灰”的時間延遲“一天”便可能影響作物“一季”,更甚影響“一年”,村民們猶如“熱鍋上的螞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作為“小跟班”跟著村干部開展調查,了解了“燒土灰”相關知識,對村里“坡上”“溝里”的早中晚風向進行觀察總結,統計需要“燒土灰”的田地位置,并與地形一一對應,編寫方案,得到上級許可后,在保障消防力量和應急力量充足的條件下,開展為期三天的集中行動,在“吵吵鬧鬧”中讓炎炎夏日吹起一縷清風,為群眾排憂解困。
紙短情長,千言萬語都說不盡、道不完這一年多以來的感受。在和群眾相識、相知的時光里,我更加深刻理解了“為人民服務”的真諦。做為一名駐村的選調生,我將繼續在這片我熱愛的土地上揮灑青春與汗水,用實際行動擦亮鄉村振興的鮮明底色,以“無我”之心書寫“有我”之人生,讓安靜的鄉村多一份“吵吵鬧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