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上,如何有效利用和激活本土資源,成為推動農村經濟轉型升級、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而“土特產”作為地方特色資源的集中體現,其背后蘊含著豐富的自然、文化和經濟價值。因此,用活“土特產”法,即盤活鄉“土”資源、挖掘“特”色文化、助力“產”業發展,成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
盤活鄉“土”資源。鄉土資源是鄉村發展的根基,包括土地、山水、氣候、生物等自然資源,以及民俗、傳統技藝等人文資源。要盤活這些資源,首先要進行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確保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通過土地流轉、生態修復、環境整治等措施,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態價值。同時,深入挖掘和整理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傳統村落、民居、民俗活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鄉土文化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挖掘“特”色文化。特色文化是鄉村的靈魂,是鄉村區別于其他地區的獨特標識。要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文化,提煉其精髓和亮點,打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這包括對傳統手工藝、民俗表演、節慶活動等進行保護和傳承,同時鼓勵創新和發展,讓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相融合,形成新的文化產品和業態。通過舉辦文化節、展覽、演出等活動,展示鄉村特色文化的魅力,吸引游客和投資者的關注,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助力“產”業發展。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在挖掘和利用鄉土資源和特色文化的基礎上,要大力發展鄉村產業,特別是特色農業、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農產品的品質和附加值;依托鄉村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開發鄉村旅游項目,打造特色民宿、農家樂等旅游業態;利用鄉村特色文化資源,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如手工藝品制作、文化產品設計等。同時,加強產業間的融合互動,形成產業鏈條和產業集群效應,推動鄉村經濟多元化、特色化發展。
用活“土特產”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通過盤活鄉土資源、挖掘特色文化、助力產業發展三大舉措的有機結合和協同推進,可以充分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外部活力,促進鄉村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宜居的美好愿景早日實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