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承載著歷史的厚重,孕育著燦爛的文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著黃河的保護與治理,考察調研的足跡遍及黃河上中下游9個省區,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廣大黨員干部要以總書記近期“甘肅之行”為契機,循跡“黃河岸邊”,深刻感悟總書記的“黃河情懷”,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貢獻自己的力量。
“生態綠帶”:感悟總書記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堅定決心。總書記指出: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經過一代接一代的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黃河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們看到了植樹造林讓荒山披綠裝,退耕還林還草讓大地恢復生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河水逐漸變得清澈。生態好了,鳥兒也回來了,黃河兩岸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這是對總書記黃河情懷中生態保護理念的生動踐行,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堅持人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生態綠帶繼續前進,守護好黃河的生態根基。
“發展新篇”:感悟總書記繪就的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宏偉藍圖。總書記指出:要推動發展方式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煤炭儲量占全國一半以上,化工、原材料和基礎工業實力較強。同時,沿黃河省區產業結構總體偏重,部分地區“一煤獨大”“一油獨大”,發展新動能不足。“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黃河流域不能再走粗放式發展的老路,而要在創新中求突破。各級各部門要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思考“以水治水”、“區域協同”、“多跨融合”的發展模式,讓黃河成為推動區域發展的動力之源。
“幸福之河”:感悟總書記對黃河流域民生福祉的不懈追求。讓黃河流域的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總書記黃河情懷的核心體現。黃河水滋養著兩岸的百姓,關乎著他們的衣食住行。“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在黃河流域,民生工程如火如荼地開展。水利設施的建設讓農田得到灌溉,確保糧食豐收;交通條件的改善讓黃河兩岸的人們出行更加便捷;教育、醫療資源的均衡配置讓人們享受到更優質的公共服務。這些舉措讓黃河真正成為一條幸福之河,流淌在百姓的心間。
總書記的甘肅之行,循跡在黃河岸邊,深深的黃河情懷激勵著我們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文化傳承、高質量發展、民生福祉等方面不懈努力。讓我們攜手共進,讓黃河這條母親河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