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崢的新片《逆行人生》應該是暑期檔最受詬病的電影了。影片上映以來,網絡上充斥著“美化苦難”的批評。
底層人民已經這么辛苦了,還需要消耗嗎?
一個每天為生活奔波的外賣小哥哪有精力去看一部《雞湯》電影?
當時,或者直到現在,很多網友對《逆行人生》的印象是,這是一部歌頌苦難、消費底層的電影,把老百姓的苦難拿出來“包餃子”吃。
電影海報上隨處可見的“笑臉”似乎印證了大眾的看法。
資本消耗苦難的氛圍試圖讓我們歌頌苦難,這一度讓奇華對《逆行人生》非常失望。然而,帶著“評判”的心態看完這部電影后,我已經無法再去批評它了。
客觀地說,《逆行人生》并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但也不應該被概括為一部“歌頌苦難”的電影。相反,電影中一一展現的“笑臉”卻相當犀利。
就像這張曾經被網友詬病的海報一樣。
很多人認為,主角們的笑臉證明了這部電影試圖“美化苦難”。其實這張海報分為兩部分,前面是“微笑”,后面是“麻木”。
高志雷(徐崢 飾)是一家大工廠的程序員,曾經是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他開發的算法為公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優越感似乎讓他實現了階級的跨越,開始了小資生活。
然而,僅僅一夜之間,高志雷就從一個知足常樂的中產男人,變成了一個失業的中年男人。
原本讓他覺得無壓力的房貸、家庭生活費、女兒的私立學校費用,突然變成了一座讓高志雷喘不過氣來的大山。更糟糕的是,他的簡歷已經成了廢墟。
唯一一次面試是因為HR誤判了他的年齡。
中年 失業,這兩個標簽放在一起似乎就是一個失敗者的標簽,一個與中層人才完全絕緣的標簽。迫于無奈,高志磊選擇了當一名自己曾經看不起的外賣小哥。
外賣行業艱難、不被理解、被歧視……這在高志磊適應外賣員工作的過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人們一邊喊著勞動最光榮的口號,一邊對送貨員說:
“如果你穿著這層皮,你就無法穿過前門。”
按照國內影視作品“合家歡樂”、“包餃子”的故事套路,接下來的劇情應該是高志雷在工作過程中逐漸理解和欣賞外賣員——自我和解——以及新的生活。生活中的逆襲。
你別告訴我,故事的梗概真的是這樣的。
在送餐的過程中,高志磊逐漸了解了配送員的艱辛,也看到了每一個冒著生命危險為了訂單的配送員背后的生活壓力。他從送餐員身上找到了靈感,開發了送餐程序 。
最終,路路通的算法被于和偉飾演的資本老大看中,給出了新的懸念。
是不是很完美呢?光看劇情簡介,似乎是一個很套路的奮斗與逆襲的故事,但實際看電影的感受并不是體驗到激情與完美,而只有諷刺與殘酷。
貫穿整部電影的不是對苦難的歌頌,而是臺詞中留下的“算法規則”。
外賣程序有一套算法,可以及時反饋每個外賣員的接單、揀貨、配送、用戶評價等情況。在此過程中,它就像永不停歇的AI訓練官一樣,不斷向配送員發出指令。操作說明。
快超時了……超時了……超時就扣錢了……收到差評了……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無法理解送餐騎手頻頻闖紅燈、超速。外賣平臺一直倡導騎手安全送餐,但為什么這些現象仍然沒有停止?
不會告訴送貨騎手闖紅燈和超速。他們的算法以另一種方式告訴送貨騎手,如果他們想賺錢,就必須闖紅燈并超速。無論發生什么,騎手都不能停下來。
如果停止了,時間就會被扣錢;若不接受用戶的無理要求,將進行差評扣款;當算法不斷提醒配送員錢會飛走時,他們會下意識地冒險避免被扣除。
與其說這是一個算法規則,不如說這是一個“馴化”規則。
他們試圖將疲憊不堪、遵守交通規則、拒絕難以理解的要求、抗議歧視和不公正的人們馴服成不斷賺錢而不再關心其他事情的“機器”。
就連電影海報中的“熱情”笑容,甚至都是算法訓練出來的“微笑服務”。他們必須按照算法的要求微笑。即使送貨員在事故現場接受隨機檢查時,也必須保持規范的微笑。
算法已經成為馴化的代名詞。電影沒有點名提及“馴化”,但馴化卻無處不在。
有觀眾覺得高志雷路路通被資本重用的結局是失敗的,卻忽略了高志雷剛剛進入馴化周期。大家都以為他回去當司機,其實他還是個拉車的。
把劇情拉回到最開始,大家還記得高志雷是怎么辭職的嗎?
已被優化。
對高志磊進行優化的,是他自己開發的算法。這個算法幫助公司優化了對公司不再具有高價值的員工,并為公司的裁員找到了降低成本的方法。
當他開發出這個算法時,他以為自己已經成為了資本的接班人,殊不知他已經優化了中年的自己。
我們來看看高志雷開發的路路通程序。高志磊開發這個程序的初衷是為了讓配送員能夠更高效地完成配送,獲得更多獎金,工作效率更高。
但結果真的有那么好嗎?
有了更高效的算法,就會有更極端的時間要求。
當大黑具備搶單王的效率時,算法就會認為其他外賣員還沒有達到他們的極限。當路路通提高了網站的效率時,算法會認為送貨人的送貨時間有更大的潛力。
與高志雷曾經開發的優化算法有何不同?
并不真地。
高志磊并沒有意識到,自己開發的東西最終會成為底層內卷化和資本盈利的工具,因為他已經被無時無刻的生命算法馴服了,因為除了內卷化,他沒有別的辦法。找到它。
大黑為了奪得冠軍,足足爬了十八層樓。當他以為爬了十八層樓終于到了頂樓時,卻發現樓門被鎖了。正如他的一生,也是很多人的一生。
很多人都想變得更好,卻發現通道的盡頭是死胡同。
為了奪得訂單冠軍,高志雷遭受血淋淋的打擊,在酒吧送外賣。霓虹燈和他臉上的血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放縱的生活和普通人的生活,仿佛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普通人努力往上爬,成為“訂單之王”,但無論是爬上山發現18樓通道被堵,還是頭疼得流血的高志雷,都還沒有真正改變了人生軌跡。
他們只是進入了一個又一個的命運循環,渴望“今天比昨天更好”,于是他們不得不向內轉,渴望改變底層工人的效率,開發算法,結果,他們遞給了資本一把新刀。
看完整部電影你會發現,快遞員的艱苦日常生活只是電影中最表面的東西。馴化的循環和常人無法打破,是《逆行人生》最尖銳的啟示。
這些事情很多普通人都經歷過,或者目前正在經歷,但沒有答案。
在揭露“我不是藥神”這樣的問題時,甚至無法迎來美好的變化。 《逆行人生》中的逆行,更像是孫悟空刺破長空,然后發現有五指山。想要出去的話,就只能隨身攜帶了。戴上緊咒。
電影里沒有舒服的答案,現實中也沒有舒服的答案,這意味著《逆行人生》并沒有一個真正完美的結局。它不能包“餃子”,卻在努力把“肉”傳播給大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