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守初心,大義染蒼穹。2014年9月30日,是國家設立的首個“烈士紀念日”,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已過去整整十年,在每年的烈士紀念日,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緬懷那些為國家和人民英勇獻身的烈士們。他們用生命譜寫了壯麗的詩篇,用鮮血鑄就了不朽的豐碑。我們要深刻銘記英烈事跡,不斷汲取前進力量,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接續奮斗。
一、英雄不朽,精神永存——銘記歷史,不忘初心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烈士們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展現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我們要銘記這段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保持對黨和人民的忠誠。首先,銘記歷史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途徑。銘記歷史,就是銘記我們的文化根源,銘記那些曾經為國家和人民做出過杰出貢獻的先輩們。通過銘記歷史,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紅色基因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更加深刻地理解紅色基因的內涵和價值。其次,不忘初心是堅守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必須始終牢記烈士們的初心和使命,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面對各種風險和挑戰時,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和堅定立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最后,銘記歷史和不忘初心是相得益彰的。只有銘記歷史,才能更好地不忘初心;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銘記歷史。要將烈士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將其轉化為推動我們前進的強大動力。
二、緬懷先烈,繼承遺志——弘揚傳統,砥礪前行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烈士們用生命詮釋了什么是忠誠、什么是擔當。我們要緬懷先烈,繼承遺志,繼續弘揚他們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首先,緬懷先烈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先烈們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他們的事跡和精神,是我們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如參觀紀念館、舉辦主題展覽、開展主題教育等,來緬懷先烈,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其次,繼承遺志是推動事業發展的動力源泉。深入學習烈士們的革命精神和工作作風,將其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在工作中,發揚不畏艱難、勇于擔當的精神,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在生活中,保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最后,弘揚傳統和砥礪前行是相互促進的。在繼承烈士精神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發展,使烈士精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同時,善于將烈士精神轉化為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三、銘記功勛,激勵后人——傳承精神,勇攀高峰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烈士們用生命書寫了不朽的功勛,我們要銘記他們的功勛,激勵后人繼續發揚他們的精神,勇攀科學文化高峰。首先,銘記功勛是對烈士們最好的紀念。銘記功勛不僅是對烈士們個人的尊重,更是對他們所代表的價值觀和精神的傳承。要通過各種方式,如建立紀念碑、舉辦紀念活動、開展宣傳教育等,來銘記烈士們的功勛,傳承他們的精神,通過建立健全烈士褒揚制度,對烈士家屬進行關心和幫助,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尊重。其次,激勵后人需要注重教育和培養。加強青少年思想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通過講述烈士故事、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等方式,讓青少年深刻認識到烈士精神的重要性和價值所在。同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崇尚英雄、尊重烈士的良好氛圍。最后,傳承精神和勇攀高峰是相輔相成的。在銘記功勛的基礎上,不斷推動科技創新和文化發展,通過培養更多人才、推動更多創新成果產生等方式,為國家繁榮富強和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四、銘記英烈,共筑和平——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烈士們用鮮血換來了和平安寧的生活環境,必須銘記英烈們的犧牲與付出,共同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首先,銘記英烈是維護和平的重要基礎。英烈們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英勇奮斗,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只有當我們深刻銘記英烈們的犧牲和付出,才能更加堅定地維護和平,避免歷史的悲劇重演。要加強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不斷提高全民的國防意識和愛國熱情。其次,共筑和平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強化與國際社會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處理國際事務時,堅持和平、合作、共贏的原則,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最后,珍愛和平和開創未來是相映成趣的。在銘記英烈的基礎上,不斷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通過加強科技創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等方式,為國家繁榮富強和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加強文化交流與互鑒,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和諧共處與共同發展。
紅星照長空,烈士永流芳。在烈士紀念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我們再次向那些為國家和人民英勇獻身的烈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懷念。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銘記英烈們的功勛和精神,將其轉化為推動我們前進的強大動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湖南省邵陽市信訪局 敬政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