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10家國家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成為其中之一。淮安市淮安區是江蘇推動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去年10月,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江蘇省第一批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培育項目,評選出江蘇省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項目7個、培育項目8個。一體化發展助力江蘇。
高水平協調確保紅色資源用好
江蘇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地區。是新四軍東進北上抗日、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重大事件的發生地。有著深厚的紅色資源底蘊。
為統籌推進江蘇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和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為爭創國家紅色旅游綜合發展示范區奠定堅實基礎,去年5月,江蘇省發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廳印發《江蘇省發展改革委《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項目建設指南(試行)》提出建設一批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項目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示范項目。
在此過程中,江蘇各地堅持高層協調,積極動員各方力量,構建紅色旅游協同發展機制,進一步保護、傳承和利用紅色文化。例如,鎮江市成立了以市委書記為第一組長、市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圍繞紅色旅游發展總體目標,明確工作思路,形成紅色旅游發展思想共識;高郵市把推動紅色旅游作為高水平高質量發展寫入《高郵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到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為紅色旅游融合發展明確了路徑。發展文化和旅游,重點從金融、人才、稅收、土地、城鄉建設等方面提供有效政策支持;鹽城市富寧縣成立了縣委宣傳部下屬的“紅色文物保護利用中心”,推進紅色旅游一體化發展示范項目建設。
淮安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淮安不斷推動市級紅色旅游發展,形成了國家發改委聯合運行機制。國務院、財政等部門,將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納入地方“十四五”規劃、《淮安市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行動方案》 《》等文件還強調,要以紅色旅游為引領,統籌革命老區和紅色景區融合發展。 2022年,淮安市淮安區還印發了《大運河“百里畫廊”紅色旅游綜合發展帶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建設全國知名黨教高地、國家級黨建高地的目標。級紅色旅游綜合發展示范區、旅游強區。
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副教授、江蘇紫金旅游規劃設計院院長尹偉表示,江蘇省紅色旅游融合發展項目的推進,有利于進一步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并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適應的環境。市場趨勢,充分發揮當地紅色文化特色,以地方政府為主導,部門聯動、城鄉協作、社會參與為一體,內涵鍛造、服務提升、產品創新、管理創新的紅色旅游一體化發展機制創新、推廣創新等。這方面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江蘇模式。
融合創新,完善產品服務體系
在政策引導下,一批紅色資源集中、紅色旅游產品豐富、旅游服務設施齊全、紅色旅游管理規范、紅色文化影響力強、在產業融合、產業融合等方面具有典型示范效應的項目紛紛涌現。業態創新。
推出“紅色印記”電子地圖,實現紅色陣地音視頻游覽和VR實景展示,打造蘇州首個5G AR紅色紀念館;創作了《恒景不夜》夜間沉浸式體驗、《春天來了》體驗劇本等互動體驗項目;針對4至16歲群體的研究實踐項目“沙家浜紅綠新學校”啟動……蘇州常熟“蘆蕩火中”紅色旅游綜合開發項目將紅色資源與鄉村、科研、民俗、科技、旅游相結合融合其他要素,不斷豐富紅色旅游產品供給。
常熟市文化體育廣電旅游局副局長盧瀚表示,在豐富供給的同時,當地也不斷完善紅色旅游基礎設施,優化紅色旅游綜合發展環境。例如,將紅色元素融入全區旅游引導體系和旅游特色線建設,增強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建設智慧旅游小程序、“蘆蕩朝霞”紅色主題公路服務區等紅色旅游配套設施,提升旅游服務水平;紅色場館常年免費向公眾開放,并推出了“飛燕之約”紅色場館志愿者講解項目。去年,講解時間超過31000小時,服務游客25000人次。
“鐵軍東征戰場,茅山紅色傳承”紅色旅游一體化開發項目以鎮江市句容茅山風景區為核心,覆蓋周邊6個鄉鎮、村莊,建立紅色旅游一體化機制。句容市文化體育廣電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多維度賦能,當地已形成紅 綠、紅 學習、紅 健康等系列產品體系。關愛、紅色 民宿等,重點打造以“鐵軍營”、“抗戰紀念碑”為核心的紅色教育基地系列產品,進一步激活紅色旅游一體化發展模式“此外,我們還開發了近10條具有市場影響力的優質紅色旅游線路,推出了數百種深受游客喜愛的紅色文創產品,形成了紅色農業融合的新業態、新產品、新線路。旅游。”該負責人說。
賦能農村引領高質量發展
在推進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工程建設過程中,江蘇將促進革命老區產業振興、增加就業、增加收入作為目標之一。 《江蘇省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項目建設指南(試行)》明確,要充分發揮紅色旅游在鞏固脫貧成果、融入鄉村振興、推動產業發展、并幫助實現共同繁榮。
徐州邳州王街精神紅色旅游綜合開發項目打造了集紅色教育、延伸學習、生態休閑、餐飲住宿于一體的紅色經典路線,初步形成了覆蓋200多平方公里的紅色旅游目的地。項目實施以來,帶動餐飲、住宿、交通等相關業務創造經濟價值8600萬元以上,吸納就業1.5萬人,人均年收入達到1.8萬元。蘇州常熟“蘆蕩火中”紅色旅游綜合開發項目相關配套設施建設,還為當地提供了大量導游、船工等就業崗位,間接創造就業1.8萬人,增加了農民收入。平均年收入增長20%以上。
南京溧水紅荔香片區一體化開發項目也為當地進一步提升片區形象、拉動當地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項目運營單位江蘇新華美麗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智慧表示,項目以紅荔巷為支點,將點連成線、景連成片,將周區內有花園、阡陌花開、獅山峽等地。文化旅游資源提供紅色學習、農業實踐(采摘園)、產業參觀(藍莓產業)一體化服務。自2017年紅里巷開業以來,紅里巷地區接待游客總數已突破100萬人次。
紅荔香酒家的負責人杜大榮是荔鄉人。 2018年,他在外地打工,響應政府號召回家鄉創業。他開設的紅荔香食堂,以農家菜為特色,搭配“憶苦思甜飯”,吸引了眾多游客。 “隨著紅色旅游綜合開發示范項目的創建,紅李巷餐廳的規模越來越大,游客也越來越多。我們推出了二期項目——紅色家庭農場,打造紅色體驗與農耕體驗相結合。 “這是一個綜合項目。”杜大榮坦言,自己也擔心賠錢,但在政策的支持下,經過幾年的經營,客戶群越來越穩定。 2021年,紅荔香食堂營業額達376萬元。還擁有正式員工6名,臨時工近20名,幫助不少村民實現了在家就業的愿望。
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推動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對于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提高紅色旅游綜合效益和影響力、促進鄉村振興和鄉村振興將發揮積極作用。革命老區共同富裕。下一步,江蘇將支持各市文化和旅游部門積極推動示范項目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政策、項目、革命文物保護、紅色旅游推廣。同時,進一步加強培育項目業務指導,組織紅色資源管理和產業融合發展專家,充分挖掘紅色資源特色,彌補產業融合發展短板,夯實紅色資源發展基礎。評估認定示范項目,推動全省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