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亮點
廣西桂林獲得2026年世界運河大會主辦權
10月26日,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副主席、內陸水道國際組織主席魯迪·范德文在廣西桂林宣布:內陸水道國際組織(IWI)已批準并授予桂林市和靈渠博物館2026年世界運河大會主辦權。
“今年,內河航道國際組織收到了桂林靈渠博物館主辦世界運河大會的申請。幾個月前,我考察了廣西和桂林,參加了桂林申辦2026年世界運河大會的專家座談會,然后向內陸水道國際水道公司董事會做了全面報告,并根據IWI的運作程序,我們指定了一個內部委員會來評估桂林市的申辦?!?/p>
世界運河會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88年在美國舉辦的首屆國家歷史運河會議。截至目前,共舉辦了34屆(2020年將暫停一屆)。 1996年更名為世界運河會議。其中,2012年和2019年在中國揚州舉辦。
靈運河位于廣西桂林市興安縣境內。公元前214年通航。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譽。它自東向西流淌,連接興安縣東部的海陽河和興安縣西部的大融河。
內陸水道國際組織是世界運河大會的主辦方,擁有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87個成員。 (唐維清)
澳大利亞歸還5件丟失的文物和化石給我國
鎏金佛像。國家文物局供圖
當地時間10月25日上午,經國家文物局授權,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舉行儀式,接受澳大利亞歸還4件失落文物藝術品和1件古生物化石。我的國家。
此次歸還的文物、藝術品和古生物化石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其中,北朝至唐代的彩陶馬俑、隋末至唐代的鎏金銅佛像、晚侏羅世至早白堊世的乾隆化石等均歸文物局所有。 、入境階段海關截獲的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藝術部的藏品和文物。明清或現代祭祀造像和清代發簪分別由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和澳大利亞友人約翰·麥克唐納先生捐贈給國家文物局。 (魏延興)
中國絲綢博物館啟動全球巡展
10月24日,記者從中國絲綢博物館獲悉,該館推出的“中國絲綢全球展示”項目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啟動。該項目擬打造“帶U盤巡展”的國際展覽新模式,講述中國絲綢文化故事。據介紹,“國家絲綢全球展示會”年內還將在烏茲別克斯坦、西班牙等地展出。
中國絲綢博物館位于浙江杭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絲綢博物館。博物館始終圍繞“絲綢考古史”和“絲路文化”兩條主線,兼顧古今紡織服裝文化遺產的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傳承和創新。國內外。
此次推出的“中國絲綢全球展柜”旨在建立“數字展示 代表性展品”標準化結構的展覽組織形式,打造可以在博物館、大學、海外華人文化中心、展出的標準化絲綢文化展,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黃金名片——絲綢。 (童小雨)
國家數據局揭牌
10月25日,國家數據局揭牌。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國家數據局負責統籌推進數據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與建設。 (羅曉光 攝)
紐約時代廣場開封菊花盛開
北京時間10月23日,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戶外大屏幕上展示了中國開封第41屆菊花文化節的巨幅海報,帶來了城市建筑的古韻和菊花盛開的秋景。遍布整個城市。在大洋彼岸,傳遞著“松云開封,聚香天下”的美好愿望,誠摯邀請世界各地的朋友來開封參觀。
中國開封第41屆菊花文化節自10月18日起將持續一個月,共展出菊花320萬盆。期間還將舉辦第十二屆國際菊花展、全國菊花大師邀請展、開封·南京精品菊花展等。聯合展覽等活動。
運河新聞
單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大跳臺世界杯11月30日在北京首鋼大跳臺開賽
根據國際滑雪聯合會賽歷,2023-2024年國際滑雪聯合會單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大跳臺世界杯將于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北京冬奧會場館——首鋼滑雪大跳臺舉行。本次賽事是北京冬奧會后首鋼跳臺滑雪承辦的首場國際滑雪聯合會頂級跳臺滑雪賽事。
國際雪聯單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跳臺世界杯是由國際滑雪聯合會主辦的國際甲類體育賽事。它的前身是雪世界單板滑雪錦標賽。 2017年,經國際雪聯確認,賽事升級為國際單板滑雪大跳臺世界杯。 2019年,賽事新增自由式跳臺滑雪比賽,并首次在首鋼跳臺滑雪場舉行。 (楊蕾)
“第三只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在鄭州頒獎
10月25日晚,第五屆“第三只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在鄭州舉行。共有96部作品從來自世界各地的近6萬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其中包括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的作品。 《華為100張面孔(海外)》榮獲最高榮譽——評審團獎。
第五屆“第三只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由中國外文出版集團、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主辦,鄭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國外文出版集團西坊承辦國際媒體。中外創作者聚焦“走遍世界,發現中國”、“在中國,記錄你我”、“宜居城市、美麗鄉村”、“吃中國、吃遍世界”、“鄭州精彩之旅”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等主題,通過充滿奇思妙想的短視頻作品,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呈現蓬勃發展的河南。
活動自今年6月啟動以來,已征集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萬幅作品,提交作品平臺閱讀量達4.3億次。經過專業評委三輪評審,1件作品獲得評委會大獎,36件作品獲得單位獎,7件作品獲得個人獎,52件作品獲得優秀獎。河南國際交流中心的作品《留學生學太極拳》榮獲“行走河南,了解中國”單元二等獎。 (沈建奇、張銳)
第三屆中國·新鄉體育文化旅游產業交流會順利召開
10月23日,第三屆中國新鄉體育文化旅游產業交流會在新鄉市舉行。來自全國文化、體育、旅游等領域的近300名專家、學者、行業精英齊聚新鄉,共謀產業振興和發展。走質量發展之路。
大會由中國體育用品工業聯合會、中國青少年國防體育發展聯盟、河南省體育局、新鄉市人民政府主辦。以體育服務為重點,增加優質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豐富體育消費場景,夯實體育消費基礎。從三個維度開展交流討論。 (李文琪)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示范交流暨展示活動在滄州吳橋舉行
10月25日,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的表演者表演了《新花鼓歌頌鳳陽》。付新春 攝
京梳、木版年畫、石雕、剪紙、雜技……10月25日,來自北京、天津等北方10?。▍^、市)以及安徽、浙江的40位優秀民間文化藝術運河沿岸等地,齊聚該項目將在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吳橋雜技大世界景區展示演出。
當日,“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示范交流暨展示活動在吳橋縣舉行?;顒右浴懊耖g藝術照亮鄉村傳統文化助力發展”為主題,交流分享“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發展經驗,探索民間文化藝術資源賦能鄉村振興新路徑,助力鄉村振興。經濟社會發展,為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基礎。文化藝術搭建交流互動平臺,建立長效合作機制。
本次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滄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通過現場展示“中國民俗文化藝術之鄉”優秀項目、民俗文化藝術精髓、大運河沿線民俗文化等主題的文化藝術表演和研討對話“繁榮民間文化藝術賦能鄉村振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活動啟動儀式上,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王榮利代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12個文化和旅游廳(局)發出倡議北方及大運河沿線各?。▍^、市):共同推動“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長遠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提高農村水平公共文化服務,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王天譯)
濟寧:老運河人工濕地變污水為清水
10月24日上午,“大美濕地潤澤齊魯”線上主題活動采訪團參觀了位于山東省濟寧市太白湖風景區濕地公園南段的古運河人工濕地。
古運河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位于古運河下游,太白湖東北側灘區和南側灘區。其主要功能是節約水源、調節水量、凈化水質。項目總面積約3823.5畝。它是城區舊運河水流入南四湖的一道生態屏障。經濕地凈化后達到地表水水質Ⅲ類標準后排入南四湖。南四湖是濟寧轄區34條河流的最終匯聚地。它擔負著南水北調的輸水任務,對水質要求極其嚴格。即使濟寧地區所有污水處理廠的排水標準均達到A類標準,但南四湖對于湖泊來說,仍然是一個“污染源”,遠未達到引水水質要求。
對此,濟寧市開始探索適合北方河湖綜合治理的新路徑,實施“污水處理廠 人工濕地”污染治理模式,將沉陷地、河岸等低效土地轉變為配套人工44個污水處理廠選址。濕地利用植物、動物、微生物和土壤逐級過濾和吸收污染物,實現水體深度凈化。
如今,在人工修復和自然修復的雙重“加持”下,這里每天有近7.5萬噸污水轉化為地表水,不僅改善了太白湖的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還改善了水體水質。太白湖資源。四湖生態補水注入新動力。 (唐磊)
(李彥辰審稿)
來源:人民網、中國新聞網、新華社、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河南日報、新鄉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網、桂林晚報
-----------------------
曹禺制片的
顏辰徐蓉 編輯
一審桂艷張莉
二審法官毅夫曉東
三申慧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