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指出:“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建設既關系人民的福祉,更關乎民族的未來。廣大黨員干部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聚焦新發展階段新要求,從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法治思維上“三點發力”,打好生態文明建設的“組合拳”,詮釋黨員干部的使命與擔當。
堅持創新驅動,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引擎”。面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任務,當前部分地區仍存在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導致生態環境壓力持續增大。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我們應勇立潮頭,以創新驅動為引領,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通過“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我們不斷強化理論武裝,筑牢綠色發展理念之基。同時,我們要敢于“啃硬骨頭”,勇于突破傳統思維束縛,積極探索生態技術、環保材料等領域的新突破。正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不斷提升創新能力,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堅定綠色發展,開出生態文明建設的“生態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名言不僅是對生態價值的深刻闡述,更是對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詮釋。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征程中,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綠色發展的重要性,將其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我們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推廣清潔能源、加強生態修復等措施,讓綠色發展理念在實踐中落地生根。同時,我們還要“以身作則”,帶頭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引領全社會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良好風尚。
堅守法治思維,筑牢生態文明建設的“壓艙石”。“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保障生態文明建設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我們要始終堅持法治思維,用法律武器守護綠水青山。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我們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不斷提升法治素養和依法辦事能力。我們要積極參與生態文明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實施,推動形成完善的生態文明法律體系。同時,我們還要“敢于亮劍”,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確保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通過“以案釋法”“以法促行”,我們要讓法治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強后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