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態旅游是依托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集森林種植、繁育、采集和森林旅游為一體的旅游模式。森林生態旅游通過林下種植、養殖、采集等活動,為游客提供豐富多樣的旅游體驗,實現森林景觀旅游、康養保健和多元化產業集群建設的全面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新途徑。
“森林 ”模式推動林業生態景觀旅游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費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綠色、健康、生態的旅游方式。 “森林 ”模式可以將林業與其他產業或要素結合起來,形成多元化發展模式。例如,通過在林果園下種植蔬菜、藥材等經濟作物,可以開展采摘、觀光等旅游活動;通過在森林中飼養家禽牲畜,利用森林的自然資源為它們提供食物和住所,可以開展農場娛樂、畜牧體驗等活動。 。
據人民網報道,今年夏天,北京市平谷區大興莊鎮陳良屯村經濟核心區的國槐、銀杏等平原林下種植了大量牡丹、芍藥等花卉,總計約32萬株植物,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賞。平谷區通過有效的資源配置和科技創新,發展“林花 森林旅游”經濟,為鄉村全面振興做出貢獻。
為促進林業經濟健康發展,平谷區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利用林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進相關產業發展,為農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同時,林下經濟還促進了生態環境的改善,增強了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游客走進平谷區,就能看到牡丹、芍藥、板藍根等不同類型林下經濟作物蓬勃生長。當地推行農民訂單生產模式,實現“森林花卉 森林旅游”、“森林經濟 森林旅游 學術農業”等多產業融合。通過“森林花卉 森林旅游”發展模式,已發展森林經濟2萬余畝,帶動就業千余人,實現產值1000萬元以上。
“今年我們將增加面積5000至10000畝。同時,我們將繼續加大支持力度,通過有效的資源配置和技術創新,實現森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北京市平谷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張輝說。
“森林健康 ”將GEP轉化為GDP
森林保健以森林、清泉、巖石、溪流、瀑布為基礎,以森林空氣負氧離子、植物精華等對人體健康極為有益的生態因子含量高為特點,輔以各種簡單、簡單的保健方法。及相關游樂設施與環境風格相一致的新型生態游憩公園。
林下經濟與森林康養的深度融合,通過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生態優勢,不僅促進了農業與旅游的跨界融合,也顯著提升了文旅經濟的質量和活力,為游客提供了更多 健康綠色的休閑體驗不是賣樹木、不是風景,而是將GEP(生態系統總生產)轉化為GDP,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的全面發展。
據重慶日報報道,重慶市竹山鎮發揮森林生態、景觀、人文優勢,探索“森林經濟 康養”發展模式,推動森林康養和鄉村旅游、休閑農業、大眾化科學研究、大健康產業等,開發林業、中藥、飲食等保健品,滿足市民保健體驗需求,同時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在位于南川金佛山的良玉國際養生谷森林養生基地,蜿蜒的林間步道成為市民周末休閑游玩的“打卡”地。基地依托金佛山良好的森林植被生態,建設了千畝生態農場、森林運動場館、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康養設施,開展了綠道騎行、森林徒步、森林瑜伽和自然教育。 ,使其成為適合全年齡段、全季節的度假居住區。
南川中海梨香湖森林康養基地圍繞自然教育、體育健身等業務,建設了64畝綜合體育公園、水上運動基地等,并設立了森林沐浴、森林浴等服務項目。徒步、森林太極拳等,每年接待游客10萬人次以上。人們。
打造文化、休閑、旅游、農林業為一體的產業集群
文化、旅游、農林多業態綜合產業集群是通過文化、醫療、旅游、農林等多產業深度融合,打破界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多產業融合發展。產業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不僅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還帶動了就業、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等方面的綜合效益。
據天眼新聞報道,近年來,貴州省鳳崗縣依托生態優勢,將森林旅游和森林康養產業越做越好,打造出集文化、健康、旅游、農林為一體的產業集群。
鳳岡縣有森林面積171萬畝,森林覆蓋率60.58%。負氧離子含量超過每立方厘米1500個,瀑布、落水旁就有10000個之多。一年四季宜居宜游,土壤富含天然鋅、硒。享有“中國天然氧吧”、“中國長壽之鄉”的美譽。
鳳崗縣依托資源稟賦,致力于將優良的生態環境轉化為優質森林景觀文化旅游產業的基礎,全力打造“健康天堂·鋅硒鳳崗”。 “通過整合資源,重點做強優化、多元化布局,將森林文化旅游產業聯通融合,構建全區森林文化旅游服務新格局。”鳳岡縣林業局副局長田英斌說。 2023年,鳳崗縣游客總量將超過300萬人次,同比增長12.16%,旅游綜合收入近30億元,同比增長16.95 %。 (文/徐鵬達)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