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午,習近平前往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考察。他結合展板聽取引洮供水工程情況匯報,真切地回憶起2013年初來施工現場考察、指導解決施工難題的情景。當得知近600萬群眾從此告別苦咸水后,習近平十分高興。他要求加強維護和管理,讓這項工程在沿線群眾生產生活中發揮更大效用。紅彤彤的花牛蘋果掛滿枝頭,一派豐收景象。習近平走進果林,了解相關種植、技術和管理情況。他說,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振興。經過70多年培育發展,花牛蘋果品牌更響亮了。要加強品種保護和培育,優化種植方式,創新營銷模式,把這個特色產業做得更大,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他祝鄉親們的生活像蘋果一樣紅紅火火。
(一)做強“土特產”,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為發展現代農業、激發農村活力指明了方向。農業科技創新是鄉村產業振興的內生動力,需要加大基礎研究力度、提升創新體系效能、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不斷提高農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貢獻率。我們要以更大力度強化科技攻關,要注重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引導人才、技術、資源向優勢企業聚集,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發能力的龍頭企業。
(二)做強“土特產”,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要深刻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生態觀,正確處理“三農”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自覺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要求貫穿到農業產業發展全過程。要加強全鏈條治理能力,提升農民環保意識,多措并舉,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要持續穩步推進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和農膜資源化利用,實現農藥化肥減量增效等,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
(三)做強“土特產”,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產業振興,產業振興是增強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的源泉,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我們必須堅持因地制宜,采取科學化和差異化的發展思路,優化產業布局,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提升農業綜合競爭力。要注重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凝聚政產學研各方力量,創新智慧農業、數字農業、設施農業等發展模式,做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提升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
(拉薩市尼木縣續邁鄉 吳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