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突發性穩定事件具有偶然性、突發性、影響大、社會危害性大、后果嚴重等特點,如不及時處置就會使事態擴大和升級,爆發重特大案件,造成地方不穩定甚至動亂的嚴重后果。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也是矛盾凸顯期。具體到鄉鎮,主要表現在征地拆遷矛盾、醫患糾紛、鄰里沖突、環境污染糾紛、非正常死亡案件、企業改制矛盾糾紛等方面。這些矛盾所導致的突發性事件往往具備三個共性。一是突發性強。事件的發生往往始料不及,消息傳播快,人員匯集多,來勢迅猛,危害極大,大有一觸即發之勢。二是處置難度大。稍有不慎就會激化矛盾,甚至使簡單問題復雜化,使個體事件群體化,給社會穩定造成巨大威脅。三是影響廣泛。現代信息傳播手段的廣泛運用,往往使一些突發性事件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和熱點,一旦被人惡意炒作和利用,就會造成難以估計和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
一、應當具備的應急處置能力
(一)樹立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
基層在面對經常性發生、有規律可循、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有限的常規突發事件時,應急管理能力薄弱的弊端不易凸顯。但是,當非常規突發事件發生后,基層應急管理人少質弱等問題會顯得極為突出。因此,避免產生虛假的“安全感”,特別是要擺脫經驗主義思維的局限,切莫以常態治理的手段應對突發事件,以常規應急的方式應對非常規突發事件。要立足防大險、抗大災,凡事從壞處準備,不斷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
(二)健全基層應急管理體系
按照政府主導、條塊結合、部門聯動的原則,加強專業應急管理機構建設,配齊、配強應急管理專業干部。村(社區)要因地制宜,建立應急處置隊伍,并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抓住“關鍵少數”,培養基層黨政領導、應急管理干部和骨干人員的應急知識和技能,重點提升其危機感知、臨機處置、溝通協調、輿情引導能力。同時,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運用基層社會治理網格體系建設成果,以村(社區)“兩委”為核心,整合物業、轄區企業、學校、社會組織、志愿者等力量,形成應對突發事件的合力。
(三)提升基層應急準備能力
提升基層應急準備能力需要為基層賦權賦能。加大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的國家投入力度,讓基層有機構、有隊伍、有預案、有物資、有場所、有平臺。以力量下沉、重心下移、保障下傾為原則,加強對基層應急準備方面的投入與賦能,在隊伍建設、物資儲備、財政投入上制定向基層傾斜的政策,增加基層應急管理崗位編制,提升基層應急管理干部的職業榮譽感,建設社區分散儲備的應急物資方艙等。同時,推動基層全面開展風險評估,并以此為基礎修訂應急預案,建立健全預案管理制度。加強對重大風險、復雜情景的演練,根據演練發現的問題完善預案、加強準備。
(四)建立高效的基層應急機制
基層應急管理缺乏歸納、總結,沒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缺少科學高效的監測預警、社會動員、信息報送、輿情引導、指揮處置等應急機制,應對突發事件時,難以與上級政府上下聯動并形成合力。要推動基層建立健全監測預警、信息報送、決策處置、應急指揮、信息發布、社會動員、輿情引導等一整套應急機制,借此加強與上下左右的協同關系,將各項應急管理政策措施落地落細。同時,以基層應急機制建立為切入口,查找基層應急管理的短板與弱項,檢驗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
(五)加強基層常態化公共安全教育
當前,基層公共安全教育缺少常態化制度安排,基本上還處于在特殊時間節點向公眾進行單向宣傳的水平,難以深入人心和持續見效。要推動基層建立應急宣傳動員網絡,動員區域內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家庭和居民共同參與應急宣傳,通過舉辦安全文化論壇、系列應急知識講座等,營造公共安全教育的氛圍。整合學校、社區、家庭等多方資源,在幼兒園、社區大學、老年大學開設應急管理相關課程,將防災減災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計劃,設立并逐漸加大應急知識在升學考試中的分值。還可將轄區內有條件的公園建設成“安全綜合體”,使其同時具備應急避難所、應急教育培訓學校、應急演練基地、志愿者集結場所等功能。只有多管齊下加強公共安全教育,常態化開展宣傳培訓和應急演練,才能讓公共安全教育擺脫“說起來重要,忙起來次要”的尷尬境地,推動群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會安全、我能安全”的轉變。
二、處置流程
(一)做到“四個第一”
1、捕捉第一信息。
突發性穩定事件,一般表現為大型的傷害、非正常死亡、自殺、械斗等事件。一是信息渠道暢通。突發性穩定事件發生之前,總是有一些先兆,基層干部要充分利用黨員、干部、民調中心戶等人員摸排信息,及時上報,供各級組織妥善處置決策。二是通訊暢通。基層干部全體工作人員手機,要全天候開機,便于突發事件發生后隨時聯絡。三是匯報暢通?;鶎痈刹坑龅酵话l穩定事件,必須在第一時間向維穩領導小組及上級組織報告,不得怠慢遲報。
2、控制第一時間。
基層干部要在第一時間,掌握突發性穩定事件情況,爭取妥善處置的主動性。一是及時掌握信息。對突發性穩定事件的發生的信息,地方組織要及時掌握,及時上報以獲得上級組織的支持與配合。二是保護好現場。突發性穩定事件要安排專人保護好現場,穩控群眾情緒,等待各級組織及部門前來共同處置。三是正確引導輿論導向。對突發性穩定事件,要客觀公正發布事實真相,正確引導,防止事件放大與歪曲,特別是要防止網絡、媒體的惡意炒作或者發表不實言論,使事態人為擴大。
3、趕到第一現場。
突發性穩定事件發生后,基層干部要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政治敏銳性,必須趕到第一現場。一是穩控現場。不讓事態升級。二是亮明身份。主動亮明身份,穩控當事人的情緒,讓當事人吃定心丸。三是疏散群眾。動員多方資源,疏散圍觀群眾,防止事態擴大蔓延。
4、把準第一矛盾。
基層干部要對突發性穩定事件的起因、經過詳細了解,包括事件的內外部因素,以及各方當事人的人際關系等。一是找準問題癥結。找準引起突發性穩定事件發生的問題的癥結所在,解決問題首先抓住主要矛盾,做到解決問題,對癥下藥,有的放矢。二是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等方法化解矛盾。三是抓住矛盾。對涉及突發性穩定事件關鍵人和事,要穩控利用并舉,因勢利導地進行消化處理問題。
(二)做到“四個細致”
1、組織細致專班。針對突發性穩定事件的類別,基層干部要主動與政府領導、公安、信訪、法庭,以及所涉及的相關單位和部門聯系,主動爭取他們的支持與配合,組成強有力的專班,現場處置,化解矛盾,平息事態。
2、制定細致方案。基層干部針對突發性穩定事件的性質,制定出處置解決問題的方案。其方案:一是全面具體。把所涉及的問題考慮周全。二是超前思維。方案要超前思維,做到未雨綢繆。三是有針對性。方案要針對特殊對象,對特殊問題做到特殊解決,特事特辦,注重以人為本,人性化,不留遺留和后遺癥。
3、掌握細致環境。處理的每一個細節必須嚴謹細致地去掌握、分析、處理,謹慎用語,不能讓他人拿把柄、鉆空子。注重當事人情緒變化、訴求變化、行動變化,適時調整解決問題的方法,找準結合點,為進一步協調做準備。工作人員要分別找各方當事人座談,了解各方當事人的心理狀態、特點及要求。
找準矛盾糾紛調解的切入點,通過與當事人宣傳政策法律知識,交心談心,以情感人,依法動人,用理說服人,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言之動情,對群眾或矛盾糾紛當事人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要認真地聽,認真地記,冷靜思考,耐心地給予解釋和解答。
4、解決細致問題?;鶎痈刹吭谕话l性穩定事件事態處置的過程中,對所涉及的問題,必須正視與面對。一是抓主要矛盾。要抓問題的要害。二是注重問題的細節。不放過對每一個細節的調查了解與掌握,從中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三是注重當事人情緒波動反彈。掌握尺度與火候,準確地進行對話,使各方聽后心悅誠服,得到各方當事人的信任與信賴,擬定調解方案,反復協商,促使當事人和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