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推遲法定退休年齡,是我國在充分考慮我國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在全國范圍內作出的一項重大變革,關系到億萬中國家庭。
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國務院關于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綜合考慮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健康水平、人口結構、國民受教育程度、勞動力供給等因素,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的原則,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政策落實有阻力。雖然政府給出了明確的說明,但還是有一些網民對這個政策持否定態度,這讓這個政策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大打折扣,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使其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功能。線下進社區,進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向群眾做詳細、全面的講解。我國實行延遲退休的背景,目的,以及實施計劃等。
所有行業的職工,都要充分地理解這一政策的內容,并把它提高到職工的意識。提高公眾對政策的知曉率、接受度,讓公眾參與到政策中來,推動政策落實。
企業經營有挑戰。不同年齡段的職工,其工作效率、工作風格均存在顯著差異。延遲退休制度所導致的職工年齡結構的改變,無疑要求企業加強管理。管理方法與體制也隨之而變。企業要與時俱進,不斷調整管理理念,實行漸進式變革。延遲退休.一方面,對于已經接近退休年齡的工人,應根據他們的退休金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合理地分配工作崗位,并安排好工作任務。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還要注重對年輕干部的培養。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做好準備。
就業競爭有壓力。一方面,在一些工作相對穩定的行業,高齡員工延遲退休,有可能導致他們的升遷、就業機會減少,增加了他們的就業困難。另一方面,由于存在著大量的老齡員工,有些企業會選擇年輕、活力充沛的員工,這就導致了在人才市場中對老年勞動力的歧視。各級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引導傳統產業實現轉型升級。這將進一步吸引到更多的投資和更多的人才,就業機會有所增加同時,通過在本地創建“中高齡就業計劃”來鼓勵年長員工工作。公司會鼓勵雇主雇用一定年齡標準以上的工作人員,并在此基礎上提并相應地為高齡勞動者提供就業社會保險賠償額。
總結一下,推遲退休是一項復雜的社會政策。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權衡其優點和缺點,并在執行中不斷進行調整。從而達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民生福祉。
(下宮鎮 邱嘉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