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之美,映襯發展之變,折射國家之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強調,大保護是大發展的前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黃河很美,將來會更美。新時代新征程上,如何延續江河之美?需要黨員干部向“新”而行,聚焦江河資源開發、岸線治理、產業發展,堅持思想煥新、管理革新、技術創新,做好“留白”“增綠”“描金”三篇文章,繪就江河新美景。
以“求知若渴”的進取心,緊盯思想煥新,做好資源開發“留白”文章。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當前,我國江河治理的主要矛盾已從除水害、防洪澇、暢供水等老問題轉變至保護水資源、修復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等新維度,在繪就水清、人和的美好圖景時,需要黨員干部用一顆“革命之心”與時俱進,立足國家“江河戰略”,賡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時刻檢視治水理念夠不夠新、用水智慧夠不夠高、親水經驗夠不夠好,基于江河生態資源承載力,全面處理好解困境和利長遠的關系、保生產與優生活的關系、守底線與留空間的關系,在空間上為資源開發設定尺度、在時間上為永續發展設定梯度,真正將發展要素留給子孫、留給未來。
以“事不避難”的責任心,緊抓管理革新,做好岸線治理“增綠”文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凡是有利于黨和人民的事,我們就要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大膽地干、堅決地干。當前,在岸線治理中,仍然存在非法占用、占而不用、多占少用等跨區域問題,且多涉及發改、交通、水利、環保、林業、住建等多個部門,治理資源集成難、治理信息共享難、治理成果鞏固難,需要黨員干部達成“增綠就是增優勢”的思想共識,明確岸線治理責任主體和具體分工,強化流域統籌、區域協調和部門聯動,不斷提升江河岸線治理常態化、規范化、精細化水平,共同解決江河岸線管理重點、治理難點,推動精準護綠、穩步增綠、高效用綠,讓江河岸線真正綠起來、美起來。
以“豐基致高”的樸拙心,緊促技術創新,做好產業發展“描金”文章。俗語有云,欲致其高,必豐其基。當前,部分江河產業仍處于工藝落后、結構單一、效能低下的發展情境,需要黨員干部深刻認識沒有科技創新就沒有產業質變,堅定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從有到優、由優及強的發展路徑,持續強化高質量科技供給,充分發揮衛星遙感、物聯網信息等技術在產業用水監測,新興環保材料、先進氧化技術在產業污染治理,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在產業結構迭代上的作用,推動江河周邊產業發展增強新動能、塑造新優勢,打造低碳、高質、創新、綠色產業集群,形成綠色產地、綠色產業、綠色產品的良性互動,切實以產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重慶市城口縣財政局 劉夢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