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基層干部作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的堅實支柱,其工作狀態與效率直接關系到改革事業的成功與否。近日,中辦、國辦印發了《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這是首次以黨內法規形式制定出臺的為基層減負的制度規范。它要求各地政府以改革精神和嚴格要求,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并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為基層干部松綁減負、激發潛能,推動基層工作效能的提升。
破形式主義之“網”,揚實干作風之“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敵。”形式主義往往忽視實質內容,而過分注重形式、程序和表面工作,這不僅導致了資源的無謂浪費,還嚴重拖累了工作效率,成為束縛基層干部手腳的無形之“網”。各地政府要堅決破除形式主義之“網”。一方面,需緊密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實施精準有效的政策措施。通過簡化工作流程、削減不必要的會議和報表等舉措,切實減輕基層干部的工作負擔,使他們得以從繁瑣的行政事務中抽身,將更多精力與時間投入到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實戰中去。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動電子化、線上辦公的普及,具體來說,如引入智能會議系統,實現會議預約、文件流轉、任務分配的自動化與智能化,以科技之力為基層干部換來實實在在的輕松與便捷。同時,破除形式主義除減少基層干部“非必要”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優良作風。要鼓勵干部深入基層一線,密切聯系群眾,掌握真實情況,解決實際問題,為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解資源限制之“鎖”,筑協作服務之“橋”。基層負擔過重,其根源之一在于“小馬拉大車”的現象,即有限的人員與資源,卻需承載繁重的任務與責任,導致效率與質量雙重受壓。減輕基層負擔,關鍵在于破解這一困境。各地政府要著力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利用效率。一方面,要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更多的政策扶持與資源傾斜,合理增加基層人員配置,同時嚴格控制上級或其他部門的借調,確保基層工作擁有充足的“燃料”。另一方面,推動權力與資源的下沉,賦予基層部門更多自主權與決策權,使其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配資源。此外,強化協作服務能力對于提升基層工作效率與質量至關重要。要構建高效的協作服務機制,暢通資源流通渠道,加強跨部門、跨地區的緊密合作,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良好生態。同時,搭建信息平臺,促進部門間的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打破信息壁壘,讓干部從繁瑣的跑腿中解脫出來,節省大量寶貴時間。
定工作成效之“靶”,緊責任擔當之“弦”。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持續為基層松綁減負,樹立重視實干、實績的用人導向。”減負并非最終目的,而是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確保工作成效的有效手段。只有以工作成效為靶心,才能讓基層干部將更多時間和精力聚焦于實際工作中,更好地服務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各地政府要高度重視工作實效的考核與評價。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目標和考核標準,確保責任明確到崗、到人,引導基層干部明確工作方向,激發他們的工作動力。同時,對于在工作中表現突出、實績顯著的基層干部,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獎勵;而對于工作不力、敷衍塞責的干部,則應進行嚴肅批評和問責。通過形成既有壓力又有動力的工作環境,進一步激發基層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此外,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同樣至關重要。要為敢于擔當、勇于創新的干部提供有力支持,讓實干者得到應有的回報,讓有為者獲得應有的地位。
(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惠城鎮人民政府 楊成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