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時期,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固然是至關重要的動力源泉和堅實保障,但做好基層工作,強化基層治理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的講話所強調的:“要緊扣居民實際需要特別是“一老一小”等重點,不斷提高社區服務水平。要堅持和,把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基層治理和社會治安做得更扎實。要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讓基層干部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到服務群眾上。民生為大、民生為要,黨中央十分關心老年人的幸福安康,各地各有關部門在養老醫療和社區服務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要堅持做下去,越做越好。要加強社會建設和治理筑牢各族群眾共同富裕基礎。 ”
要集中力量辦好群眾普遍需求、能夠辦成的民生實事,讓群眾可感可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雖已經完成,但目前社會經濟大環境依舊缺乏新力量,要加大基層力量,密切關注農村治理中出現的返貧苗頭,防止農村人口規模性返貧致貧。此外,要加大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工作,讓現代化科技和藝術走進鄉村,培育文明鄉風。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樹立正確的宗教觀,依法加強宗教事務治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花了大力氣堅決糾正發生在群眾身邊的突出問題,深入開展整治黑惡勢力等專項斗爭,贏得群眾對黨的信賴和擁護。實踐證明,只有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檢驗工作的根本標準,才能增強群眾對黨的信任信心,不斷鞏固黨的執政根基。正所謂“善為國者,順民之意。
加強基層力量建設,最重要的是要貫徹好黨的群眾路線,堅持社會治理為了人民。要善于利用好黨的優勢,黨是引領航向的燈塔。中國共產黨始終以堅定的政治立場、崇高的政治理想,凝聚起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黨的政治、制度和組織優勢確保我們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無論是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還是解決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中的各種難題,都能讓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邁進。再融入新技術新手段,創新組織群眾、發動群眾的機制,讓為民謀眾的聰明才智成為社會治理創新的不竭源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