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健全常態化培訓特別是基本培訓機制,強化專業訓練和實踐鍛煉,全面提高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干部教育培訓是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組織部門作為培養選拔干部的重要職能部門,要積極作為、綜合施策,在要素保障、培訓內容、培訓形式上持續發力,著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
找準“支撐點”,在要素保障“多維度”上發力。高水平的資源建設,是推進高質量教育培訓的重要保證。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要始終堅持統籌謀劃、改革創新、共建共享,不斷加大師資隊伍、培訓陣地等方面建設力度,增強培訓基礎保障能力。要建強師資隊伍,運用“自下而上”組織推薦和“自上而下”公開選拔相結合方式,破除人員壁壘、豐富師資配備,積極邀請理論功底扎實、實踐經驗豐富、授課效果好的黨政領導干部、知名教師、“土專家”“田秀才”等師資上講臺、到田間,真正讓知識淵博、業務精通的專家學者、業務骨干來講解示范、授課解惑。要完善制度機制,建立師資隊伍動態管理機制,實時掌握入庫人員基本情況,分析其研究領域、業務范圍、特長優勢等,并根據課程需要及時增補各方面力量;建立專兼職授課制度,設置教學內容、授課方法、授課效果等指標,定期考評授課師資,對表現突出的人員進行表彰表揚和獎勵,對參與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較少或教學水平較差的調整出庫。要優化陣地建設,整合黨建、文化、產業、生態等資源,全力打造以縣委黨校為中心,鄉鎮黨校為基礎的“1 N”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格局,加強財力物力投入、歷史文化挖掘,積極打造現場教學點,助推現場教學質效提升。
緊盯“著重點”,在培訓內容“精準度”上發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經歷的干部,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干部教育培訓不能“一鍋煮”,必須做到按需培訓。要強化理論武裝,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貫穿于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全過程,將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干部培訓“第一課”,滾動開展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研討班、政法干部政治輪訓班、習近平文化思想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專題培訓班等培訓班次,不斷提高黨員干部政治“三力”。要突出黨性教育,深入挖掘本地紅色文化資源,串聯革命人物事跡、村莊歷史變遷等內容,精心打造現場教學點,開發紅色教育課程;加強黨員干部對黨風廉政建設、政策法律法規等知識的學習,將警示教育納入培訓班必修課程,常態化開展“一把手”旁聽職務犯罪案件庭審警示教育,讓廣大黨員干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持續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要注重本領提升,按照“缺什么補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的原則,量身定制“培訓套餐”,突出抓好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矛盾糾紛化解、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等干部必備能力的培訓,著力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
深挖“突破點”,在培訓形式“多樣化”上發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訓要取得實效,照本宣科不行。干部教育培訓能不能吸引干部的目光、提升他們的興趣,是影響教育培訓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級組織部門必須探索適應新時代的干部教育培訓新方式,不斷創新載體方式方法,整合好各類培訓資源。要積極探索“線上 線下”雙輪驅動,線下充分發揮縣委黨校主陣地作用,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東西部協作”等市內外平臺,以及鄉鎮級黨校、現場教學點等優勢資源,聚焦能力提升,靈活采取集中培訓、輔導講座等形式,有序推進各類培訓班次;線上運用干部網絡學院、視頻連線等現代網絡媒介開設干部教育“云課堂”,定期學習黨校骨干教授、行業專家學者優質網課,為廣大黨員干部充電賦能。要堅持“理論 實踐”雙向發力的教育培訓模式,根據不同領域、層次、類別黨員干部的培訓需求,分類制定培訓課程,深入開展互動式、案例式教學,針對性開設特色課程,適時邀請經驗豐富的領導干部和專家人才給參訓學員作輔導、上黨課、講業務,有計劃地組織學員深入田間地頭、企業車間、街道社區等地實地頂崗、掛職鍛煉,著力提升干部“提筆能寫、上臺能講、遇事能干”的能力本領。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