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法治建設專章論述、專門部署,吹響了“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號角。黨的二十大為我們搫畫了藍圖、指明了方向,必須深入學習、準確把握并堅決貫徹法治思想,將其轉化為推動法治建設的強大動力。
一是要強化“司法底線”理念。要牢固確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是我國長期司法實踐的經驗總結。有的執法司法辦案效果不好,往往就是沒有嚴格守牢這條原則底線。強化“司法底線”理念,維護法律權威和法治統一,重點要把握好法律關系,要堅決守護好司法底線,做好合法性審查,防止“越界壞法”。必須樹立正確政績觀,端正執法司法為民的考核導向,從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相統結合高度,科學設定、優化調整考核指標,不追求不切實際、影響群眾司法獲得感的考核“數字”,切實提升執法司法質效和公信力。
二是要強化“權力邊界”理念。要確保執法司法權力運行有制約、受監督、更規范。“權力是把雙刃劍,在法治軌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則必然禍害國家和人民。”法治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約束公權力、保護私權利。要通過制定權責清單等形式,明責明權明法,劃定權力邊界,依法按程序不折不扣行使職權,決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要尊重群眾合法權利,絕不以公權力擠占壓縮群眾合法利益。我國政法工作體制的鮮明特點是,黨領導下各政法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這既有利于增強政法工作系統性、協同性,減少效率損耗,又有利于防范執法司法錯誤,確保法律正確適用。
三是要強化“尊法據理”理念。實現形式法治和實質法治的有機統一。“法律不應該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眾工作。”“要樹立正確法治理念,把打擊犯罪同保障人權、追求效率同實現公正、執法目的同執法形式有機統一起來,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努力實現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這些重要論述,融合了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與當代中國法治實踐的現實需求,為落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要求提供了精準指引。謹遵法理。堅持法的基本屬性,維護法的機制功能和法律尊嚴,實現法律的確定性、統一性、秩序性、連貫性。司法絕不僅是個案法律關系的處理,還發揮著價值宣示乃至重塑作用,要通情理。普通老百姓往往并不關注成文法的具體規定,而更在意裁判結果是否符合天理人情。
(云陽縣云陽鎮人民政府 李杰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