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深刻總結近代以后中國政治生活慘痛教訓得出的基本結論,是中國社會100多年激越變革、激蕩發展的歷史結果,是中國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運的必然選擇。
從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基層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正是在基層政權普選的基礎上,全國逐級召開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于1954年9月15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這標志著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從中央到地方系統地建立起來了。
時光荏苒,今年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新的歷史起點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大工作,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提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專章論述“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對全過程人民民主和全面依法治國作出全面和整體部署。民主作為一種國家制度形態,需要回答“誰應該行使國家權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行人民民主,就是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彰顯人民主體地位,體現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憲法原則;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而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二者都統一于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歷史進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中寫下了濃墨重彩一筆。全過程人民民主在中華大地展示出勃勃生機和強大生命力,中國人民的民主自信更加堅定,中國的民主之路越走越寬廣。
春來東風勁,奮楫揚帆時。在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于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優越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征程上,只要我們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大工作,不斷推動新時代人大工作邁上新臺階,我們就一定能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有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支撐,共同創造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