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自己將從一下幾個方面闡述對《決定》內容的感悟。
一、重大意義方面:
歷史意義: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屆三中全會都對不同歷史階段的改革作出重大決策,推動了國家的巨大發展。二十屆三中全會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十一屆三中全會、十八屆三中全會一起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里程碑。到2035年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時,此次全會也必將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理論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全會通過的《決定》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六個必須堅持”是對改革經驗的全面凝練;“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這一表述完善和發展了歷史唯物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下闡述改革的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將社會基本矛盾和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結合起來統籌設計全面改革的藍圖,以及對經濟與社會等“五個關系”的規律性認識,形成了新的系統集成。
現實意義:《決定》立足現實,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抓住了當前面臨的重點、難點、堵點問題以及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如共同富裕、民生兜底保障體系、百年大變局下的戰略選擇等。同時,對改革進程中出現的需要完善的措施和解決的問題提出了現實的解決路徑。
二、指導思想方面:
《決定》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即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明確了改革的思想旗幟、前進方向、政治立場、發展理念、總基調、總要求、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工作重點、實踐途徑等,是宏觀的、管總的、管根本的,在改革過程中必須牢牢把握、堅定不移堅持。
三、總目標方面: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一脈相承,本質上是一致的,但二十屆三中全會的表述更強調了在當前形勢下進一步推進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四、具體部署方面:
《決定》除引言和結束語外,有15個部分,分三大板塊。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等方面進行了部署改革。例如,在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強調要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優秀文化人才隊伍,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在網絡治理方面,提出要深化網絡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和管理機制,加強網絡空間法治建設等。
五、黨的領導方面:
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決定》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六個堅持”重大原則,其中排在首位的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進行改革,才能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總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是指導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對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們需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堅決貫徹,將其精神落實到具體的工作和實踐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