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數據顯示,國內旅游人數27.25億人次,同比增長14.3%。可以預見,國內旅游業已經慢慢步入正軌,但在如此有利的環境下,多地的文旅企業和旅游企業卻依然面臨著虧損。
以湖南張家界為例,有“山水旅游第一股”之稱的張家界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張家界旅游集團”)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上半年凈虧損5800萬至6300萬元。 ,較去年同期增長41.42%-53.61%。
張家界旅游集團是1992年中國旅游板塊第一家上市公司。可以說,在湖南張家界,張家界旅游集團擁有絕對的優勢資產。它不僅是張家界最大的旅游集團,也是張家界唯一的旅游上市平臺。
公開資料顯示,張家界旅游集團擁有環保客運、寶峰湖、楊家界索道、十里畫廊觀光電車、張家界中國旅行社、張家界國際酒店等資源,是一家“旅游出行 景區 旅游客運”的旅游集團。 “交通 酒店 在線”的“營銷平臺”多元素資源綜合體,也是眾多本土文旅集團的典型例子。
張家界旅游集團虧損的原因據稱是大庸古城公司預計虧損6400萬元造成的。 2016年開工建設的大庸古城項目,號稱借鑒了杭州宋城、烏鎮西柵等旅游綜合體的成功樣本。是集“吃、住、游、購、娛”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休閑區。
但截至2023年,大庸古城營業收入僅為520.86萬元,凈利潤虧損24890.84萬元。除了國內古城古鎮項目粗放擴張開發模式的影響外,不擅長經營旅游綜合體的張家界旅游集團顯然也為這次跨界開發埋下了苦果。
像張家界旅游集團這樣擁有本土優勢甚至獨家資源的本土文化旅游企業并不是唯一虧損的公司。
截至8月15日,國內約有20家旅游板塊上市公司發布了半年報或業績預告,其中多數公司出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虧損或下降的情況。
從表中可以看出,2024年半年報中預測虧損的地方文旅企業包括:曲江文旅、西安旅游、云南旅游、桂林旅游、西藏旅游等。與張家界旅游類似集團,這些當地的文旅公司都捧著金鋤頭,卻連吃飯的錢都拿不到。
除了張家界旅游集團等跨境投資造成的損失外,大多數本土文旅集團盡管擁有優勢資源,但仍面臨管理不善的核心問題。這也是大多數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公司的通病。
地方文旅集團的資源整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國有資產不會流失,但面對旅游市場的需求,這種整合實際上缺乏靈活性,不具備競爭優勢。
同時,資源的過度集中也造成了權力的集中,這也是腐敗的溫床。在各地文旅企業,由此產生的問題不計其數。
原本免費的大好河山開發后,門票越來越貴,景區大門離景區核心越來越遠,班車、索道也變得越來越貴。越來越貴。這些問題成為游客和網友投訴的焦點,而這只是國有景區和企業“懶政”運營引發的一系列問題。
這并不難理解。在國內游客數量不斷增加、旅游熱度不減的背景下,張家界旅游集團等本土文旅企業仍處于虧損狀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