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將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與為基層減負緊密結合,作為黨的作風建設重要內容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從印發《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提出一系列硬杠杠硬舉措,到建立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再到建立為基層減負反面典型案例通報曝光等機制,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成功攻克了一批長期困擾基層的突出問題,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如同頑固的痼疾,具有極強的頑固性與反復性,且不斷變換形式,挑戰著治理的底線。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此作出了持續深化與拓展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戰略部署,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完善為基層減負的長效機制。面對這一挑戰,我們必須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秉持嚴格的標準與要求,下大力氣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切實將基層黨員干部從這一頑疾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抓落實、促發展的實際行動中去。
要力戒學習“走形式”,夯實“學”的根基,在入腦入心上下功夫。當前仍有少數干部在理論學習上陷入“走過場”的誤區,他們或是泛泛而讀、敷衍抄寫,將學習視為一項機械任務,這種“虛有其表”的學習方式;或是淺嘗輒止、不求甚解,甚至學與用嚴重脫節,呈現出“華而不實”的學習姿態。這些現象不僅嚴重削弱了理論學習的深度與質量,更成為干部思想進步道路上的絆腳石,導致基層的理論學習往往停留于表面,難以觸及思想深處,無法真正融入實踐之中。為徹底扭轉這一局面,我們必須痛下決心,摒棄形式主義的學習態度,轉而采取一種沉潛、深入的學習策略。這意味著,我們要端正學風,以真誠求知的心態,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次學習,踏踏實實地進行思考與領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逐步增強“以學促行、以學促干、學以致用”的真功夫,使黨的創新理論真正轉化為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引擎,為干事創業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
要防止“文山會海”現象,聚焦“做”的關鍵,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盡管基層單位在精簡文件、減少會議方面已取得了一些積極變化,但仍有個別現象令人擔憂,即空喊口號、熱衷于形式主義的“花架子”行為。為徹底根除該頑疾,要實現“嘴上”承諾到“腿上”行動的根本轉變,倡導并踐行真抓實干、務求實效的工作作風。在文風方面,我們應當積極推動“短、實、新”的變革,鼓勵撰寫簡潔明了、內容實在、觀點新穎的文件材料,并將實際工作成效作為考核評估的重要依據。至于會議,應秉持“非必要不召開、力求精簡高效”的原則,倡導開短會、講實話、抓落實的會議風氣,堅決抵制那些只說不練、空談誤事的會議。應確保每一次會議都能直擊要害、解決問題,而非淪為口頭上的“自我吹噓”。通過系列舉措,期待能讓基層干部從繁瑣的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一線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狠抓落實,以實際行動推動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要防止“指尖形式”歪風,緊扣“改”的重點,在務求實效上下功夫。盡管當前數字建設如火如荼,旨在通過數字化技術簡化政務流程,但在實際操作層面卻往往事與愿違。諸如“一項工作對應一個程序”、“程序后期缺乏維護”、“基層人員頻繁切換30多個程序”等指尖形式主義現象屢見不鮮,反而為基層工作增添了沉重的負擔。要真正推進數字建設,首要之務在于政務應用程序的開發需謹慎行事,不能拍腦袋就上馬,而應深入基層,充分了解治理情境的復雜性和差異性,通過前期細致的調研工作,明確開發新應用的目的、功能需求及電子化的必要性,從而精準對接干部群眾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對于已建成的政務應用程序,我們應加強統籌管理,對功能重疊、冗余的應用或工作群組進行整合,避免同質化現象。針對同一事項或數據,我們應充分利用技術手段,構建高效集成的政務平臺,加強數據互通與信息共享,打破部門間的數據壁壘,以“算力”的飛躍來釋放“人力”的束縛,讓數字建設真正惠及基層,提升政務服務的效能與水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