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StarEx和大家聊一下這個問題。BRC20的概念起源于今年初,有人在比特幣網絡上開發了一個協議:Ordinals。大概意思是可以在比特幣網絡上發行代幣,類似于以太坊ERC20協議,不過在比特幣網絡上發行的過程叫“銘刻”,因為比特幣沒有智能合約,所以發行機制還是有些區別。然后利用Ordinals協議,基于比特幣網絡的NFT和代幣就出現了,這就是brc20生態。大概在5、6月份的時候炒作過一次,11月份圈內大V們開始密集fomo,又開始炒作。
BRC20從技術和生態的角度,老實說,沒啥價值,BTC無法構建龐大的生態系統,一方面是因為它沒有智能合約和虛擬機;另一方面它的鏈上非常慢且費用無法承受。比特幣網絡即使是在平時,轉賬手續費都非常貴,經常擁堵,生態稍微活躍點,整個鏈都會堵住。最早的USDT就是基于比特幣網絡發行的,現在也不用了。但從投機的角度,它有很強的炒作價值,畢竟背靠比特幣,只要市場一炒作,全行業都知道它了,共識非常容易傳播,并且BRC20發行時市值非常低,太容易炒了。此次炒作開始是由各個大V喊單,燃點是BIAN宣布上線ordi,加上礦工助力,盤圈cx,市場情緒的fomo,一個小市值的代幣起飛確實也容易。所以說這類市值很小,市場人氣極高,又上線各個交易平臺的代幣,有很強的投機性。
由于BRC20的火熱,導致比特幣主網擁堵,這兩天比特幣核心開發者表達了對于BRC20的不滿,并表示它在利用BTC的核心漏洞向鏈上發送垃圾,后續將會修復這個“漏洞”。如果核心開發真修復了這個他們認為的“漏洞”后續將無法再新增“銘刻”,現有銘文大概率是不能在被發送,此言論引發了市場極大討論,也帶來了恐慌,ordi出現大幅波動。
由于現在的brc20涉及較大利益,所以各方都有想法,怎么解讀呢?StarEx聊聊自己的看法。比特幣有核心開發者團隊和礦工兩大團隊,開發者負責維護軟件層面的工作而礦工負責運行網絡。就像以太坊網絡,V神和基金會代表開發者,而礦工運行網絡。由于比特幣網絡比較簡單又沒有啥生態,所以這些年開發者團隊的聲音比較少,但這不意味著開發者弱勢。
實際上,在重大利益面前,開發者和礦工有時候會有分歧,甚至是水火不容。開發者往往比較純粹,他們大多數是技術極客,想讓技術更加無暇,眼光比較長遠,而礦工們由于利益的糾葛會相對復雜,有時候會比較短視。
核心開發者擁有的能量是巨大的,比如2022年底,v神和以太坊基金會執行了ETH2.0,導致所有以太坊礦工下線,退出歷史舞臺。再比如,比特幣網絡也分叉過很多次,甚至是“礦霸”主導的,但依然沒有動搖比特幣網絡,2017年8月分叉出BCH,后續澳本聰分叉出BSV,二寶分叉出BTC黃金。最后證明,依然是核心開發者獲得了勝利,開發者目的比較簡單,他們認為比特幣就是做價值存儲,別的功能過于復雜,不需要,維持中本聰對比特幣的原始初衷就好,如果任由BRC20瘋炒,網絡正常的轉賬都被擁堵了,長期對網絡造成損害。
但畢竟涉及礦工們的利益,比特幣每四年減產一次,產出越來越少,此次BRC20的火熱帶來了非常可觀的手續費收入,平時一個區塊就6.4 BTC左右的收入,現在可以到8 BTC左右。所以礦工們可能不同意開發者對此“漏洞”進行修復,他們可以拒絕,甚至可以分叉。
如果分叉大戰再起,是如開發者所愿維持一個簡單的比特幣網絡,還是如礦工所愿給比特幣網絡增加一些生態來提高手續費收入?看市場選擇了。
StarEx認為此次的風波依然是比特幣的擴容之爭,在以太坊生態崛起前,大家的目光主要是BTC。以太坊帶領的生態起來后,這幾年大家討論比較多的是生態方面的事情,對比特幣擴容實際上淡忘了。
但是2014-2017年,比特幣圈進行了持續幾年的大、小區塊大戰,中國礦工攜交易所,和開發者進行了路線生死之爭,最終大區塊大敗,分裂出BCH、BSV;而開發者維持比特幣原有的小區塊,獲得了勝利。
StarEx認為比特幣是價值存儲,需要極端保守和安全不變;以太坊是進步主義,需要更新和快速迭代。沒必要做二選一,可以到以太坊玩或者側鏈去玩,讓比特幣做安靜的價值存儲,數字黃金就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