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mosis 使用cosmos sdk 構建,是深度參與cosmos 生態系統中interchaindefi 運動的自動化做市商(amm),專注于基于tendermint 的區塊鏈。將cosmos 設想為一個巨大的沙盒,osmosis 將成為其各種dapp 之間的連接力量,成為為cosmos 量身定制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并渴望擁抱更多區塊鏈。 osmosis 培育獨特的跨鏈交易體驗,強調異質性和互通性。
目前,它占據主導地位,約占Cosmos 領域內所有區塊鏈間轉帳的40%。與IBC 相容的區塊鏈(包括Cosmos、Regen、Akash 等)可在Osmosis 上無縫交換,費用通常低于1.00 美元。
要了解Osmosis 的價值本質,首先深入研究Cosmos 生態系統并熟悉DeFi 和DEX 的基礎知識是有益的。 Cosmos 本質上是一個“區塊鏈互聯網”,開發人員可以在其中制作可互通的dApp。在理想的Cosmos 生態系統中,以太坊應用程式將與幣安智能鏈應用程式無縫集成,營造和諧的互通環境。這個愿景正在成為現實,這要歸功于區塊鏈間通訊協議(IBC),它使遵守該協議的專案能夠輕松溝通并以最低的交易費用轉移代幣。 IBC 充當各種獨立分散式帳本之間的訊息中繼,最初旨在連接基于Tendermint 的區塊鏈。
Tendermint Core 是一款拜占庭容錯引擎,它使開發人員能夠使用任何程式語言編寫區塊鏈應用程式并在全球范圍內復制它們。它的獨特功能是即時交易完成,一旦包含在區塊中,就無需確認,從而提高了效率。自動做市商(AMM) 是這個生態系統的補充,這是一種流行的DEX 協議,它利用演算法為流動性池中的加密資產定價,有效地取代了訂單簿平臺中傳統中心化做市商的角色。這些技術共同為更互聯和高效的區塊鏈格局鋪平了道路。
主 權和異質性是Cosmos 和Osmosis 使命的核心,在大多數功能中都有體現。這些原則確保多樣性和獨立性,體現在平臺設計和功能的各個方面。 SEO 經過優化,清晰度和影響力都得到提升。
什么是Osmosis Labs?
Osmosis 是由Sunny Aggarwal 和Josh Lee 創立的Osmosis Labs 的產品,在去中心化框架內運作。盡管Osmosis Labs Pte.Ltd.(盡管Osmosis Labs Pte Ltd(以下簡稱”Osmosis Labs”)率先開發了Osmosis 協議的初始代碼,但該項目的管理權仍掌握在一組分散的驗證者手中。這確保了每一次協議升級和修改都要經過Osmosis 社群(特別是OSMO 治理代幣的持有者)的投票過程。索賠或損害承擔法律責任。
滲透: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Osmosis 是一個具有去中心化交易所應用程式的權益證明區塊鏈,專為IBC 相容鏈量身定制。從技術上講,它可以實現多個區塊鏈之間的無縫交易,利用區塊鏈間通訊協議的強大功能,提高加密貨幣生態系統內的流動性和互通性。
跨鏈本地
Osmosis 是跨鏈原生技術,與Cosmos 的IBC 相容性愿景相同。透過Althea重力橋、類比特幣網路和其他智慧合約平臺,Osmosis的目標是與非IBC鏈連接。這種方法確保Osmosis 始終站在互通性的最前沿,在不同的區塊鏈生態系統之間架起橋梁。
主 權和統 一激勵
主·權是Cosmos 社群的基石,而Osmosis 則將此理念推向了新的高度。其主·權不僅來自于其強大的架構,也來自于流動性提供者的集體授權。在一系列激勵措施的推動下,每個LP 都努力保持其自主性,同時積極為流動性環境做出貢獻。
Osmosis 在Cosmos 生態系統內外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它能夠透過多樣化的激勵結構來協調流動性提供者、DAO 參與者和委托者之間的利益。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流動性提供者對其池享有主·權所有權。這使他們能夠根據市場波動和競爭力動態調整池參數,確保他們的池保持敏捷的反應能力。
此外,Osmosis AMM 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其靈活性;沒有硬編碼規則,流動性提供者可以投票修改交換費、代幣利率、獎勵激勵甚至曲線演算法等關鍵要素。這種程度的適應性和主·權是無與倫比的,使Osmosis 成為去中心化金融的領導者。 Osmosis 上的流動性池因其自主性和透過治理實現的廣泛定制能力而脫穎而出。這項獨特功能促進了異質性,旨在培養一個充滿活力的競爭環境,鼓勵快速迭代和實驗。多樣性是透過廣泛的客制化選項實現的。與大多數僅依賴債券曲線的DEX 不同,Osmosis 提供動態交換費調整、多代幣流動性池和自訂曲線AMM。
這些創新從理論上使Cosmos AMM 能夠促進去中心化的代幣籌款、建立期權市場,甚至實現鏈間質押,最終為更具活力和多功能性的去中心化金融生態系統鋪平道路。
超流體質押
在傳統的DeFi 行業中,代幣持有者面臨著一個兩難:質押以維護協議還是提供流動性以保持AMM 穩定。 Osmosis 透過Superfluid Staking 徹底改變了這一現狀,允許使用Osmosis 治理代幣OSMO 同時進行質押和提供流動性。這項突破消除了對內部網路妥協的需要,在不犧牲流動性安全性的情況下最大化了回報。
在Osmosis 中,流動性提供者和質押者獲得雙重獎勵,這與其他迫使代幣持有者做出選擇的平臺形成鮮明對比。假設OSMO-AKT 池參與者收到LP 代幣,然后可以質押這些代幣來支持Osmosis 和Akash 網路。這種創新方法讓用戶可以同時獲得LP 和質押獎勵,這是Osmosis 提供的獨特優勢。
滲透:如何有效利用?
Osmosis 提供多種參與方式,要充分利用,只需追蹤資金流向即可。 Osmosis 的交易費用分為三類。
首先,任何在鏈上進行交易的人都將產生可變費用,費用由儲存和計算成本以及建議的最低gas 成本等因素決定。然后,這些費用將分配給OSMO 質押者和驗證者營運商。
其次,對于那些在DEX 上交換資產的人來說,需要支付交換費。這些費用由每個流動性池的特定參數和交易規模決定,并按比例分配給池中的流動性提供者。
最后,從資金池提款的流動性提供者需要繳納退出費用。提款后,LP 份額將被銷毀,其價值將重新分配給剩余的流動性提供者。
透過Osmosis DEX,使用者可以輕松交換與IBC 相容的代幣(例如ATOM、ION、AKT、LUNA)以及來自其他相容鏈(例如CRO)的代幣,從而開辟加密領域的無限可能。
如何在Osmosis上提供流動性?
流動性提供者可以向池中添加資金,賺取池的交換費(通常約為0.3%)并獲得LP 代幣。這些代幣可以鎖定1 天、7 天或14 天。 Osmosis 提供了一項獨特的功能:它使其他項目能夠為其池中引入激勵機制。
例如,想像一下,如果Cosmos Hub 社群池希望能提高ATOM 穩定幣對的流動性。他們可以使用Osmosis 的內建激勵模組輕松分配ATOM 獎勵。這些激勵措施旨在促進長期流動性承諾,擺脫短期、追逐收益的農民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參與者不斷在各個池之間跳來跳去,以尋求最高收益。
實際上,專案可以靈活地為承諾延長LP 代幣鎖定期的LP 提供更高的誘因。這項策略不僅獎勵長期承諾,還有助于降低流動性波動,確保為所有參與者提供更穩定、更可預測的環境。
Osmosis OSMO:如何優化質押?
質押可透過Keplr 進行,Keplr 是Cosmos 生態系統和Osmosis 的主要錢包。使用Keplr 安全地質押OSMO 資產,最大化您的OSMO 資產。 Osmosis 質押簡單、安全且回報豐厚,是增加加密資產的好方法。
如何改進滲透治理投票?
Osmosis 代幣持有者可以透過Keplr 對各種治理提案進行投票,從而影響去中心化專案的運作。這個民主程序確保了社區的參與,并允許代幣持有者對專案的方向發表意見。
什么是Osmosis的治理代幣OS?
OSMO 是Osmosis 的原生代幣,也是整個協議的支柱,為流動性挖礦獎勵分配和設定基礎網路交換費等關鍵功能提供支援。這種治理代幣讓持有者有權參與制定專案的策略方向,允許他們對協議升級進行投票,為特定流動性池分配獎勵,并調整網路費用。 OSMO 持有者在確定哪些池有資格獲得流動性激勵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確保利害關系人和LP 與協議的長期可持續性保持一致。
獨特的是,OSMO 提供了質押和同時提供流動性的雙重好處。 OSMO 的代幣經濟學旨在實現穩定性和成長性,其初始供應量為1 億個代幣,分配給Fairdrop 接收者,并在創世時提供策略儲備。
什么是Osmosis 治理代幣$OSMO?
Osmosis 每天都會發布新代幣。這些代幣的分配如下:25% 用于質押獎勵,25% 用于開發者歸屬,45% 用于流動性挖礦激勵,5% 用于社區池。 OSMO 代幣的初始供應量為1 億,旨在可擴大至10 億枚代幣。這種膨脹遵循「三分之一」模型,這意味著代幣發行量每年減少三分之一。
例如,在2021 年6 月發行后,第一年將鑄造3 億枚OSMO 代幣,第二年將增加2 億枚,第三年將引入1.33 億枚,依此類推,直到總供應量達到10億枚OSMO。目前,流通供應量為1.86 億枚OSMO。
最后的想法
作為Cosmos 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DEX,Osmosis 是眾多新手的初始互動點。除了作為Cosmos 的基石之外,Osmosis 還承諾將包括ERC-20 在內的不同代幣區塊鏈連接到一個統一的網路中,從而可以快速且經濟地轉移價值。這個愿景為該平臺描繪了美好的未來。其早期吸引力的核心在于其對流動性提供和質押的重視,使其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案例研究,說明DEX 如何提供可持續的收益耕作替代方案,最終為所有參與者提供更穩定、更強大的交易體驗鋪平道路。
以上就是什么是Osmosis(OSMO)?什么是Osmosis的治理代幣OS?的詳細內容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