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幣群眾號每年都會有變化,有些被關掉,又有新的群眾號進去。2018值得關心的大眾號我以為有這么幾個。
金色財經,是官方的平臺,金色財經旗下的公眾號,音訊片面。
巴比特資訊,是巴比特論壇的公眾號,專注于區塊鏈比特幣以及數字貨幣范圍的舊事報道。
區塊鏈探長,騰訊舊事旗下區塊鏈報道平臺。
幣哥江湖說,幣圈自媒體人,對幣圈的剖析和觀察都有獨到的見地。
閃電HSL,對幣圈的技術有到位的剖析。
幣圈金馬獎,原本的“赤兔金馬獎”,對幣圈有較好的剖析
肖磊看市,對幣圈的分析較到位。
鏈向財經官方,主要提供區塊鏈守業報道、熱點舊事、行業政策、項目展現、投資咨詢、活動路演、問答社區等專業效力。
《幣卡丘》我覺得還行,包括了從比特幣入門、比特幣行情、比特幣數據、比特幣社區等多方面的方式。
比特幣的買賣平臺很多,但是找個平安靠譜的不太冗雜,我玩比特幣很久了,換了一個平臺又一個,什么火幣啊、中國比特幣啊、等等換好幾個了,最終找到一個比擬心儀的就是HaoBTC,存月賬戶還得利息,很不錯,良知推薦。
時隔四年之后,幣圈再次迎來幾大部委的聯手收拾。
9月24日下午,央行、銀保監會、網信辦、外匯局等十部委公布了《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買賣炒作風險的通知》。
通知指出,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同等的法律位置,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下凝滯;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于合法金融活動,應堅決依法吊銷等。
與此同時,國度發改委也公布文件,矛頭直指“挖礦”:抑止任何外表“挖礦” ,將數據中心類企業相關許愿歸入征信;將虛擬貨幣“挖礦”活動列為淘汰類產業,中止一切財稅支持等。
音訊進去后,主流加密貨幣皆應聲而跌。比特幣跌破41000美元/枚,日內跌8.74%。
以太坊跌破2800美元/枚,日內跌11.23%。其他幣種如萊特幣、狗狗幣等跌幅也都不小。
這次出臺的監管政策,不只讓人想起四年前的幣圈“9·4禁令”。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門曾出手正式叫停ICO融資。爾后各大買賣所代幣價錢一路下跌,數百家小買賣所開張或出海,幣圈迎來一個大熊市。
十分是在九月,十分是多個部位聯手,幣圈會再次迎來一場“暴風驟雨”嗎?
實際上,自往年5月以來,國際關于虛擬貨幣的監管政策就在繼續收緊,關于虛擬貨幣挖礦和買賣的打擊力度也在不時加大,國際加密貨幣行業正在迎來一場史無前例的監管風暴。
有行業人士對鳳凰網《風暴眼》表示:政策的動身點,除了維護一般的金融次第,打擊氣氛幣、傳銷等違法行為外,更是在‘雙碳’政策的大背景下,對這種于國計民生有益且高耗能的虛擬貨幣挖礦行為的閉環打擊?!?/p>
十部委聯手,此次監管政策有何不同?
9月24日,央行等十部委公布的文件,和之前關于虛擬貨幣的監管政策有何不同呢?
世界經合組織區塊鏈政策委員會專家王娟以為,相較于之前的文件,這次的文件在方式上變化十分大。它是分級分類,由中央到省市,再到縣鄉,一層一層的去中止分級整治,對存量增量都有不同的精細實施方法,包括對大數據園區、對高新技術園區非常用電的核對,都是十分精細的實施措施。從財稅優惠、金融政策,到中央監管、揭露,片面的中止精細化的整治、打擊,這個形式是史無前例的。
王娟表示,特地要關心的是,以前虛擬貨幣挖礦被發改委從產業結構調整目錄淘汰類去除之后,這一次虛擬挖礦重新進入了淘汰類的目錄。這是一個十分清楚的信號,虛擬貨幣買賣和挖礦在國際處于一個逐漸的,完整清退的趨向中。這個文件里特地也提出,數據中心是不可以用于來挖礦的,所以希圖在數字經濟、戰略新興產業、數據核心樹立等一些比擬熱點的詞匯下去挖掘監管的空白地帶應當是越來越小。
財經 評論員王赤坤以為:“這次打擊虛擬幣炒作的部委中增加了公安部、最高法、最高檢等,將相關虛擬幣交易行為定性為合法金融活動,將境外交易所在境內的相關活動也定義為合法金融活動,從事虛擬幣炒作不只喪失財富還會觸及立功入刑。相關團體相關公司和相關產業鏈應關懷、知道、了解和掌握相關政策信號,延遲預案,及時做好相關參與義務。”
針對這次政策帶來的影響,有律師以為,這次發文有“最高院”“最高檢”,區別于之前的銀行、行業協會等發文,后續政策落地和各地法院判例都會有清楚的價值傾向。
“地道從法律角度,團體層面的風險沒有由于這個文件而發生變化。核心風險在于平臺方,OTC商戶次之,這一點要看政策在各地落地的狀況?!痹撀蓭煴硎尽?/p>
四個月公布19條“禁令”,幣圈迎來最嚴監管風暴
假定說2021年前4個月比特幣從1萬多美元暴漲到6.4萬美元,消滅了很多投資者心中的財富欲火的話,那么5月以來國際繼續的監管風暴,則澆滅了這把火。
5月18日晚間,中國大眾銀行官微轉載了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中銀協和互金協會發布的區分公告,分明金融機構、支付機構不得展開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業務。
5月19日早間,內蒙古發改委也發布公告,樹立虛擬貨幣“挖礦”企業揭露平臺,片面受理關于虛擬貨幣“挖礦”企業效果信訪揭露。
5月21日,國務院金融委召開第五十一次會議,特地強調“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范團體風險向 社會 范圍傳遞”。
爾后,內蒙古、云南、四川、新疆、青海等“挖礦”大省也都相繼發布了打擊虛擬貨幣挖礦的政策。
9月24日,央行等十部委和國度發改委也發布監管文件,抑止任何外表“挖礦” ,堅決依法吊銷虛擬貨幣相關業務。
據鳳凰《風暴眼》不完整統計,自5月中旬以來,國務院金融委、國度發改委和央行等十部委,以及內蒙古、云南、安徽等省份及相關機構,共發布了12條打擊虛擬貨幣挖礦和交易的監管政策。
固然近些年來國內關于虛擬貨幣堅持了繼續的嚴監管態度,但往年出臺的監管政策的數量之多,范圍之廣,力度之大,可謂史無前例!
從五月到九月,國內為何會掀起一場針對虛擬貨幣挖礦和交易行為的監管風暴呢?
有分析以為,緣由可以有多個:一是包括防范“熱錢”資金運用比特幣違規進入境;二是在DC/EP逐漸推行運用的背景下,清算規范數字貨幣概念和范圍;三是碳中和趨向下,比特幣挖礦過于耗電等。
打擊“挖礦”行為,成為監管重中之重
實際上,中國關于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以及其衍生行業的監管一直是非常嚴酷的。
早在2013年,央行等五部委就發布了《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發文,將ICO定性為合法集資,吊銷了逾越38家的合法虛擬貨幣平臺。
今年6月剛剛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建議任命為IMF副總裁的央行副行長李波,在談到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時曾表示:“比特幣等加密資產是投資工具而非貨幣,應接受相應監管。”
李波以為,比特幣自身不是貨幣,而是一種另類投資。因此,加密資產未來應當發揚的主要作用,是作為一種投資工具大約是替代性投資。他強調,假定堅定幣等加密資產可以成為普遍使用的領取處置計劃的話,就需求一個愈增強有力的監管規則,也就是說,要比比特幣往常所接受的監管規則愈加嚴酷。
可以看出,關于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監管,一直是分明的。但對于“挖礦”,政策上一直沒有非常清楚規則。
鳳凰網《風暴眼》發覺,在這輪針對虛擬貨幣的監管風暴中,政府亮明了對“挖礦”行為絕不容忍的態度,并且從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隨著國內監管政策的突然收緊,曾占到全球算力65%的中國比特幣礦場,也演出了一幕遷移出海的“大逃離”。
5月份以來,四川、內蒙古、云南等省份曾經關停了少量比特幣礦場。國內一些體量較大的礦機企業和礦場主,也繼續向國外遷移。
據中國第一家礦機上市企業“嘉楠 科技 ”微信公眾號音訊,日前,嘉楠 科技 已正式封鎖在哈薩克斯坦的自營挖礦業務,首批阿瓦隆礦機上架開機運轉。
卸車運往海外的阿瓦隆礦機
據媒體報道,中國另一大礦機企業比特陸地也在6月 22 日對礦工表示,暫時停售現貨機器。此外,比特陸地已發布片面向海外轉移,局部中高層員工正向海外轉移。
中國為何要嚴打比特幣“挖礦”?
在這輪針對虛擬貨幣挖礦行為的打擊清算風暴之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挖礦集合地,四川省更是被稱為“礦都”。
中國的“挖礦”產業終究有多大?BTC.com上的算力散布圖顯現,目前世界上最大算力的比特幣礦池,如Antpool、F2Pool、BTCC等,都位于中國,中國的算力逾越了比特幣總算力的60%。
在國外的社交媒體上,甚至還能看到有許多國外的比特幣喜好者呼吁要突破中國在比特幣上的“算力壟斷”。在2018年,知乎上還有人問“比特幣算力集合在中國有多大隱患?”
另外,世界上最大的三家礦機企業,嘉楠 科技 、億邦國際和比特海洋,都出世于中國。其中嘉楠和億邦還區分于2019年和2020年在美股上市。
可以說,在中國,比特幣挖礦曾經樹立了從下游到下游的完整產業鏈,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
這么大的一個產業,政府為何要打掉它呢?由于,它真實太耗能了。
此前劍橋大學另類金融核心發布數據稱,比特幣的總動力消耗介于40-445兆瓦時(TWh)之間,平均統計約為130兆瓦時,比特幣挖礦一年消耗的電量約與荷蘭全國用電量相當。
由數不勝數臺礦機組成的比特幣礦場
研討還顯現,約65%的加密貨幣挖礦活動在中國停止,而煤炭在中國動力結構中的占比抵達60%左右。約75%的礦工使用某種可再生動力,但可再生動力在總能耗中的占比仍不到40%。
有行業人士對鳳凰《風暴眼》表示,“在碳中和、碳達峰這樣的大背景下,高耗能的挖礦分明是與小氣向相悖的,關停只是遲早效果”。
招聯金融首席研討員、復旦大學金融研討院兼職研討員董希淼以為,比特幣挖礦行為,經常以“大數據項目”作為維護,詐騙地方政府支持,消耗少量電力資源,不契合完成“碳中和”手段方向。
他此前在《整治虛擬貨幣挖礦與交易亂象迫在眉睫》文章中指出,金融管理部門應加大對虛擬貨幣合法挖礦和交易活動的打擊力度。對比特幣挖礦項目,各地應停止全面清算、及時關停。
廈門大學中國動力經濟研討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虛擬貨幣“挖礦”不只屬于高耗能產業,而且虛擬貨幣對產業展開沒什么貢獻,基本上沒有其他有益的作用,政府對此加大打擊力是合情合理的,特別是“碳中和”的大背景下。
林伯強認為,在打擊虛擬貨幣“挖礦”上必需采取“一刀切”,假定不一刀切的話,肯定會有人鉆破綻,由于虛擬貨幣的利息太高了。
世界各國態度不一,有國度將比特幣當做法幣
實踐上不只是中國,英國、美國、韓國等國度也都在思索增強對加密貨幣的監管。
往年8月,日本最高金融監管機構將加密貨幣交易商視為反洗錢計劃的一局部;日本FSA也思索實施更嚴酷的加密貨幣法規。
韓國、新加坡等對加密貨幣相對嚴懲的國家,也都在增強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監管力度,打擊洗錢等行為。今年6月,墨西哥財長表示,墨西哥金融系統制止使用加密貨幣。
今年5月24日,美聯儲理事布雷納德表示,在堅持平安的央行貨幣作為基礎的狀況下,具有協作的空間,不時改善加密貨幣監管框架是非常主要的,監管框架應當隨著加密貨幣匯率的展開而變化,與美聯儲相比,其他監管機構能夠在加密貨幣范疇發揚更大的作用。
包括美聯儲在內的美國相關機構一直對加密貨幣持慎重和嚴厲監管的態度,包括制裁因涉嫌網絡攻擊和洗錢的加密貨幣交易所SUEX等。
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國家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封鎖了懷抱。今年6月,中美洲國家薩爾瓦所就經過了比特幣法案,發布將比特幣作為國家法幣。
9月7日,薩爾瓦多的比特幣法案正式失效,薩爾瓦多也因此成為世界上首個采用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鳳凰網《風暴眼》了解到,目前麥當勞、星巴克、必勝客以及外地的一些商店,都曾經能夠用比特幣停止消耗領取。
近日,據烏克蘭媒體報道,烏克蘭最高拉達(烏克蘭議會)經過了虛擬資產法案,加密貨幣等虛擬資產在該國正式合法化。不過與薩爾瓦多不同,烏克蘭的法案規則虛擬資產在該國不得作為領取手段,但公民可以合法地持有以及交易。
比特幣終究是“數字黃金”還是騙局?
從2020年下半年末尾,幣圈繼續的暴漲接收了許多散戶投資者涌入幣圈,一些瞄準“新韭菜”的各種山寨幣、氣氛幣項目也少見多怪??梢哉f,牛市之下亂象叢生。
固然監管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已經落下,有人懼怕逃離的同時,也有貪心者據守“信仰”。更多的人能夠依然充溢疑問:比特幣終究是不是騙局?還能夠持續投資嗎?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分析開拓研討院院長樊綱在接受鳳凰網 財經 采訪時表示,比特幣就是一場賭博,“你輸了,就會輸得很慘”。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認為,不要把比特幣當作一夜暴富的事,你可以去嘗試這種所謂的資產堅定、體會這個市場,但是自己往常這種抗風險才干,我不建議自己所謂去高杠桿投資,由于你無法掌握這樣的風險。大約你運氣極好,,但從投資概率下去講,很難賺到錢,由于這是高杠桿、高動搖的資產,大局部人都是泡沫。
今年5月,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張曉燕接受鳳凰網 財經 采訪時表示,很支持目前對于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監管政策,監管政策是在維護散戶投資者的血汗錢。
張曉燕表示,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和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在實質上是不同的。提到目前熱議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她表示,首先,據2018年統計,比特幣25-30%的交易場景是非法的。再者,“虛擬貨幣”的交易缺少有效監管,其價錢冗雜被布置,招致價錢忽上忽下,動搖猛烈。
“我很支持目前對于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監管政策,這些政策是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她說,中國的散戶數量很多,中小投資者的特性是金融知識少,對虛擬貨幣的了解不夠深化。監管政策是在保護散戶投資者的血汗錢。
[權益編輯:劉玉芳 PF012]
2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