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比特幣價值的持續攀升,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投身于虛擬貨幣交易領域,其中芝麻交易所OKEx交易所憑借其優質服務成為了眾多投資者的首選平臺。然而,在參與交易之前,不少新手投資者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在芝麻交易所交易所進行交易時,是否會因買賣虛擬貨幣而導致銀行卡被凍結?
在芝麻交易所交易所交易過程中,銀行卡本身不會因交易所本身的交易行為而被凍結。然而,銀行卡被凍結的可能性源于與交易相關的其他因素,例如交易對象涉及的風險狀況。目前主要有兩種類型的凍結情況:一是銀行內部風控導致的凍結,二是司法機關因調查需要進行的凍結。
若遇到銀行風控導致的凍結情況:
首先應及時主動聯系發卡銀行,了解具體凍結原因。銀行風控凍結通常沒有明確解凍期限,若不主動解決,可能會長期凍結。對于常規風控審查,持卡人攜帶身份證和銀行卡前往銀行,證明個人身份,闡述賬戶用途和資金交易流水的合法來源,多數情況下能夠解除凍結。若涉及反詐中心深度風控,則可能需要配合公安機關進行賬戶核查,確認交易流水未涉違法活動。
若遭遇公安司法機關的凍結,可分為臨時止付和正式凍結兩類。臨時止付通常持續1-3天或一周左右,期間只需等待自動解凍。不過,大部分臨時止付在3天后可能會升級為正式凍結,凍結期限延長至半年,這意味著銀行卡可能已被認定與某案件有關聯。
對于公安司法機關的正式凍結,凍結周期通常為半年,如半年內案件未結,凍結可能延續,甚至無固定期限。此時,應立即向銀行查詢凍結單位、案件編號以及聯系警官信息,然后主動聯系凍結執行單位的民警,了解凍結原因并積極配合處理。對于因炒幣導致的銀行卡被凍結,若能充分證明自身交易行為的合法性,耐心溝通協調,存在解除凍結的可能性。
至于買賣虛擬貨幣是否違法,當前政策層面已明確指出,自2017年9月4日公告以來,直至2021年9月24日的多次公告,我國強調虛擬貨幣交易在國內屬于違規行為,有悖公序良俗,可能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相關買賣投資協議被視為無效的民事合同。
并且,2022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案例進一步強化了這一立場,明確各地法院在審理涉及虛擬貨幣交易的相關案件時,應當遵循最高院的指導意見,認定此類交易行為的法律效力。因此,雖然持有和交易虛擬貨幣本身在我國尚未被定義為違法行為,但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參與此類交易活動存在一定法律風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