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5月9日消息,微博話題“原來你一直把蛋撻讀錯了”上了熱搜榜。
據報道,淘寶免單一道讀音題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看到蛋撻的讀音之后表示,這么多年來一直讀的是錯誤的“蛋撻”,開始懷疑自己的母語水平了。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網友會誤讀為dàn tǎ(第三聲),但是《現代漢語詞典》明確標注“撻”為單音字,僅讀tà(第四聲),常見于“鞭撻”“撻笞”等詞。
“撻”,其實是英文tart的音譯字,一般是指餡料外露的餡餅,這是相對于表面被餅皮覆蓋餡料密封之的派pie而言。
最早的葡式蛋撻來自英國人Andrew Stow,他在葡萄牙吃到里斯本附近城市Belem的傳統點心Pasteis de Nata后,決定在傳統食譜上加進自己的創意,于是1989年在澳門開設安德魯餅店,用豬油、面粉、水和蛋,以及英國式的糕點做法,創作出廣受歡迎的葡式蛋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