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實產權狀況:查看房屋所有權證,確認產權人信息,到不動產登記機構查詢房產的具體登記信息,包括所有權結構、抵押權、查封情況等。還要了解房屋是否存在共有情況,若有共有人,需所有共有人同意出售并簽字確認。
2、調查房屋使用情況:確認房屋是否存在租賃情況,若有,需獲得承租人不購買房屋的書面承諾。了解房屋用途,是否與自己的使用需求相符,避免因房屋用途受限影響使用。對于房改房,要確定其成本價格是否已補足。
3、明確合同條款:在購房合同中,明確房屋基本信息、價格、付款方式、交房時間、產權過戶時間等關鍵條款。詳細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包括違約責任,以保障自身權益。對于開發商或賣家的宣傳和承諾,若無法確定能否兌現,要求以書面合同形式確定。
4、辦理過戶登記:在房屋交易達成后,及時辦理產權過戶登記手續。買家應敦促賣家盡快協助前往房管部門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手續,確保房屋產權合法轉移到自己名下。未辦理過戶登記,房屋產權仍屬原產權人,易產生糾紛。
5、資金監管:對于購房資金,盡量選擇資金監管方式。將資金存入監管賬戶,待房屋產權過戶完成后,再由監管賬戶將資金支付給賣家,保障資金安全,防止賣家挪用資金或出現其他問題導致糾紛。
6、保留相關證據:保留房屋交易過程中的所有相關證據,如購房合同、付款憑證、發票、聊天記錄、短信、電話錄音等。這些證據在可能出現的產權糾紛中,有助于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產權糾紛對房屋交易的影響有哪些
1、產權歸屬存疑導致交易無法推進:若房屋存在多重共有權人(如夫妻共有、繼承共有)且部分共有人拒絕出售,或產權登記與實際權利人不一致(如借名買房未過戶),交易可能因無法達成全體同意而被迫暫停。
2、抵押、查封等權利限制阻礙過戶:房屋若已設定抵押(如未結清房貸、民間抵押)或被法院查封(因債務糾紛、刑事涉案等),需先解除權利限制才能辦理過戶。若賣家無力解押或查封無法解除,交易可能長期停滯甚至終止。
3、資金安全風險:若交易中未進行資金監管,買家可能面臨“付了房款卻拿不到房”的風險。例如:賣家在交易期間因債務糾紛被執行,房屋被查封,買家已付房款可能被法院凍結或用于償債。
4、時間與維權成本高企:產權糾紛往往需通過訴訟解決,流程短則半年、長則數年。期間買家可能需承擔律師費、訴訟費、評估費等額外支出,且需多次配合法院調查、出庭應訴,耗費大量精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