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在高橋農貿市場支起攤位,一場“手機變砝碼,計量惠民生”的暖心活動就此展開。現場使用檢定合格的電子計價秤為市民測量手機重量,在手機背面加貼統一印制的綠色標簽,標記重量,手機就這樣搖身一變,成了隨身的便攜式“砝碼”。(5月15日《寧波晚報》)
眾所周知,“鬼秤”就是指不法商家對電子秤進行非法改裝,然后利用虛假物重克扣重量,達到缺斤少兩的目的。近年來,在各地農貿市場、水果市場等人員較為集中的經銷地,缺斤少兩的“鬼秤”十分普遍。可以說,“鬼秤”在市場上橫行霸道,不僅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營秩序。
雖然各地監管部門對市場上的各種電子秤進行不定期的查驗和處罰,但由于市場交易行為點多、面廣,因而打擊整治“鬼秤”不法行為還存有一定的難度。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市場監管局推行的“手機變砝碼”,則是治理“鬼秤”的一劑妙招。
據了解,手機變砝碼,就是將手機放到檢定合格的電子秤上,測量并記錄重量,由市場監管部門加貼克重標簽。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如果感覺商家有使用“鬼秤”嫌疑時,只需要將手機放秤上當場測試,就能快速準確地查驗是否存有缺斤少兩問題,從而讓“鬼秤”露出原形。
“手機變砝碼”治理“鬼秤”,可謂是一舉兩得。一方面,手機已成為人們的一種日常隨身物品,采用“手機變砝碼”的方式來鑒定電子秤是否缺斤少兩,既方便、簡易,又快速、精準;另一方面,有了“手機變砝碼”這一“殺手锏”,也讓無良商家不敢貿然使用“鬼秤”。
當然,識別“鬼秤”不能僅靠“手機變砝碼”這一招,還需監管部門“站出來”。一方面,市場監管、消保委等監管部門應積極承擔起監管的主體責任,組織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各大市場里的電子秤進行突擊抽測,讓無良商家不敢貿然抱著僥幸心理,在電子秤上“動手腳”。另一方面,一旦查獲“鬼秤”,監管部門就應采取沒收電子秤、開具高額罰單、責令停業整頓,甚至從業禁止等多種處罰手段,讓其既付出“經濟代價”,又付出“停業代價”,甚至付出“禁業代價”,倒逼其誠信經營,守法買賣,自覺遠離“鬼秤”。同時,監管部門還應在各大市場里的顯眼處,公開設立公平秤,既給消費者提供復秤使用,又對無良商家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如此,才能有效打擊“鬼秤”,讓“鬼秤”無所遁形。
“小計量”連著“大民生”,計量秤雖小,卻關系著廣大群眾的“菜籃子”和“米袋子”。希望各地監管部門不妨開動腦筋,多想出一些類似“手機變砝碼”的小妙招,把缺斤少兩的“鬼秤”統統趕出市場,從而既守護市場的計量公平,又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葉金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