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廣袤的黔貴大地上,一群來自各方的“新農人”正以智慧為犁、以創新為種,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5月24至31日是第二十五個全國科技活動周,本網陸續推出【嗨!貴州“新農人”】專欄,聚焦那些以新興業態激活鄉村新消費的實踐者。

貴陽市花溪區黔陶鄉馬場村,就有一家名為龍輝院子的窯烤面包店,從花溪公園驅車前往需要35分鐘,21公里路程。
這家面包店是黔陶鄉深耕鄉村經濟、鄉村文旅、豐富產業業態的又一力作。
“在村里賣面包,純屬誤打誤撞。”5月23日,龍輝院子負責人曾虹介紹道,她與老公陳昌航在馬場村經營著一家山莊,龍輝院子是他們新開設的項目。

花溪區黔陶鄉馬場村龍輝院子一角
去年山莊生意下滑,11月休業。曾虹跟老公陳昌航商量著去外省走走,一來散散心,二來看看外省有什么新項目能帶回來,盤活一下生意。
兩人先后去了湖北、南京、浙江臺州等地考察項目。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尋找當地美食或者熱門的游玩項目。
在寧波發現了一家有名的窯烤面包店,經過品嘗窯烤面包項目進入兩人視線。
窯烤面包需要農村里的柴火灶,主打“天然無添加”。最重要的工具便是窯爐,窯爐能夠達到極高的溫度,這種高溫環境有助于面包的烘烤效果,使其外皮酥脆,內部松軟。此外,窯爐的溫度分布非常均勻,確保面包每個部分都能均勻受熱。

坐落在院子里的窯爐
曾虹意識到,花溪區黔陶鄉馬場村環境幽靜,適合搭建窯爐,村里空氣清新,與窯烤面包的風格很搭。就這樣,兩人最終選擇在浙江臺州著名的一家窯烤面包店學習。
“考察好幾家之后,這家窯烤面包課程比較全面,性價比也高。學習了半個月。”陳昌航說。
兩人今年1月開始修窯,2月中旬開始試營業。當時窯爐搭建好后,火候掌控很重要。正式售賣前的一段時間里,他們都在嘗試做面包,根據面包烘烤的情況反復調整窯爐。
“每次烤制面包前需要燒柴2至3個小時才能預熱窯爐,且產量有限。”曾虹介紹,窯爐是開放式設計,因此顧客不僅能品嘗新鮮出爐的面包,還能參觀劈柴、生火、入爐等面包制作全過程。

陳昌航與曾虹夫妻倆
某次,小院里來了客人。一位年長一點的顧客看到面包售價格達十幾元甚至三十幾元,提出質疑。“這不跟烤饅頭一樣嗎?有什么稀奇,還賣這么貴!”
顧客女兒去面包房轉了一圈,看到用的食材,悄悄跟她媽媽說:“他家用的都是好食材,用的黃油和面粉我在家做面包都舍不得用。”兩人品嘗了面包,臨走時,還帶走了十幾個。這樣的例子還不少。

顧客來院子里游玩,品嘗窯烤面包
漸漸地,有顧客會沖著面包而來。肖虹很開心,研發了貴州味道,折耳根臘肉恰巴塔、鹽菜肉恰巴塔、雞辣椒腐乳堿水……
“院子里裝飾年輕化,適合跟朋友過來發呆。點上咖啡和面包,賞一方風景,度過一個愜意的下午。在這里仿佛找到了詩與遠方。”顧客米陽說。
有一次,村里來了位外省的顧客。這位顧客是面包愛好者,曾經去過許多國家吃面包。兩人一聊就是兩個小時。
“品嘗后,他夸贊我家面包不亞于國外。得到這樣的贊美很開心。”曾虹說。

新鮮出爐的窯烤面包
雖然窯烤面包開業時間不久,但已經有5名年輕人來店里學習窯烤技術。這讓夫妻倆更加堅定發展窯烤面包。
如今,山莊不斷發展壯大,不僅打造了窯烤面包的研學業務,還拓展了燒烤、民宿、水上樂園等豐富業態,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崗位25個。
本網記者:彭典
一審:郭秋含
二審:王利環 袁小娟
三審:李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