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視角下,位于蘇皖交界處的“兩省一街”正在形成怎樣的跨界社會綜合治理新模式?
在2025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舉辦前夕,第一財經在江蘇省江寧區、安徽省博望區進行了走訪。
“產城融合發展離不開社會綜合治理的支撐。在江蘇省江寧區、安徽省博望區的交界處,過去是各管各的事,人員協調和社會事務處理的過程漫長且比較復雜;自從蘇皖‘兩省一街’警務室(下稱‘警務室’)等相關機構運行之后,江寧和博望兩地居民和企業所投訴和申報的案件都能在這里得到辦理、調解,跨界一體化綜合治理能力也得到了鞏固。”江蘇省江寧區發改委副主任余花榮對第一財經說。
余花榮提到的警務室于2022年10月正式開始運營;同期掛牌內設的還有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下稱“調解委員會”);2025年4月,以橫溪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為依托的兩省一街社會綜合治理政務服務中心(下稱“服務中心”)正式入駐。
上述這一融合了公安警力、司法調解、政務服務等部門資源的示范性跨界“綜合體”,共覆蓋了江寧、博望兩個區域共約16萬居民。警務室方面,兩地居民的身份證、戶籍、證明類等業務已實現了互辦互認;調解委員會方面,自設立以來已調解跨省居民和企業糾紛200余件;服務中心方面,政務服務便民窗口可辦理的事項清單有32項,窗口累計辦件1504件。
關于司法調解促進兩地產城融合,江蘇省江寧區丹陽司法所所長周德宏介紹稱,從過去經驗來看,江寧、博望兩個區域的司法案件和糾紛主要集中在建設施工、工傷理賠、公共事務等領域。比如,建設施工方在跨界工程建造中把博望當地百姓田地的排水溝堵住了,當地司法所就需要在接到投訴后第一時間處理;再如,博望當地百姓之前進行家用水表拆分,但由于供水水管設在丹寧,這就需要協調丹寧水務部門來操作。
此外,兩地務工人員在遇到跨界(公司地和事發地跨界)因工人身損傷事務時,也需要跨省調解的介入。
“對于跨界的司法調解,我們主要設置并采取了‘首接負責制’工作方法。即當地司法所在接到居民或企業訴求后,評估并將訴求遞交給調解委員會,再由調解委員會協調各涉事主體進行面對面溝通,實現糾紛和矛盾的化解。”周德宏說,從調解周期來看,最短的當天就能處理完畢,最長約1個月。
談及跨界綜合體的持續發展,余花榮也表示,該跨界綜合體規劃之初就設置了包括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產業促進在內的6個方面重點工作;尤其是兩省引入和打造了了寧博創智谷、寧博一體化高新區產業園等產業主體后,上述6方面的互聯互動就變得更加重要。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生態環保共治、基礎設施共通、科技產業共創等方面,如對于區域水質的優化處理和污染防控,S446省道(蘇S126-皖S445)的連接,江寧與博望電力供給的平衡。”余花榮稱,推進產城融合,避免同城競爭、差異化發展等都是需要遵循的基本邏輯,一體化綜合治理為此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