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基金發行市場迎來了“小陽春”。統計數據顯示,3月公募基金發行規模達1437億元,環比增幅超六成,混合型、股票型基金募集規模增幅明顯。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記者發稿時,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市場發行逐月回暖,3月基金募集總規模觸及今年以來單月新高,較2月增加552.78億元。
從發行類別來看,債券型基金是3月的新發主角,共計發行38只,較2月增加15只,且發行規模達到928.06億元,創近3個月新高,占月度新發基金比重的64.58%。部分產品新發規模較大,如鵬華豐尊債券、易方達恒固18個月封閉式債券、國投瑞銀順立純債債券等。
權益類基金在3月的發行規模也環比提升。混合型、股票型基金3月以來的發行數量達94只,是2月的2倍有余,且合計發行規模456.69億元,環比增加167.27億元。多只基金募集規模超過10億元,比如華安匠心甄選混合、博時均衡優選混合、信澳優享生活混合等。
“總體來看,今年權益市場曾出現過一波顯著上漲,且債市在歷經去年末的調整后逐漸趨穩,投資者情緒有所回暖,基金發行市場也隨之回暖。”有業內人士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新成立的混合型、普通股票型基金,有近七成產品的凈值漲幅波動在1%以內。許多新基金在建倉期保持觀望,等待合適時機入市。
與此同時,公募基金后續的發行熱情也持續高漲。從目前已披露的公告來看,4月將有86只新基金進入發售期,且權益類產品占了大多數。“隨著后續更多新發基金入場,或將帶來更多增量資金,進一步提振市場活力。”上述人士說。
匯豐晉信投資總監、基金經理陸彬認為,當前市場風險溢價處于比較有吸引力的位置,伴隨經濟復蘇,各行各業都看到了一些明確變好的跡象,但未來一兩年市場主線上漲力度和幅度,可能并不如2019年至2021年那么大,投資結構比節奏更加重要。
具體而言,興銀基金權益研究團隊后續重點關注兩條線索——即戰略新興和傳統行業升級轉型。一方面,關注央企和國企的價值重估,“低估值 高分紅”的央企和國企有望充分受益;另一方面,聚焦“發展 安全”的方向,行業上主要關注信創、計算機、醫藥、軍工、建筑和半導體等方向。
至于后續債市的投資策略,匯豐晉信基金經理蔡若林認為,從全年維度來看,全球宏觀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所以2023年的債券投資需要“守正出奇”。所謂“守正”就是持續關注債券資產票息收益的穩定性,“出奇”就是把握經濟復蘇過程中帶來的波段性交易機會。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