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9月2日訊在醫療領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像臨床醫生那樣直面手術臺的生死競速,卻以精準的“探頭之眼”,為疾病診斷筑牢第一診斷防線。徐海燕,一位在超聲診療崗位耕耘20余載的醫者,用堅守與創新,書寫著平凡崗位上的不凡篇章。

徐海燕,女,50歲,1997年畢業于青島大學青島醫學院,分配至平度市第三人民醫院至今,從事超聲診療工作。從醫28年,徐海燕的職業生涯,是對“平凡堅守”最生動的詮釋。28年,歲月沉淀下來的是她對超聲工作的執著。日常工作里,她以“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自勉,始終保持良好的醫德醫風,扎根基礎,重視知識積累與操作規范,在一次次為患者做超聲檢查、寫診斷報告中,將“認真”二字刻進每一個環節。數不清的日夜,她的視線聚焦于屏幕上的黑白紅藍,憑借經驗與專業,捕捉疾病的細微線索,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依據。這看似平凡的工作,卻是守護健康的不可缺的一環。
而這份“不凡”,還藏在她對技術突破的追求里。工作期間,多次去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如青醫附院、山東省省立醫院、北京空軍總醫院等;積極參加線上、線下各類培訓班。在科內積極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如胃腸超聲造影、肌骨超聲等。她深知,醫學發展日新月異,所以既鉆研新技術,又打磨原有技術,緊跟診斷指南,讓超聲工作始終貼合臨床需求。
從醫28年,徐海燕在超聲崗位上,以平凡的堅守,創新的擔當,書寫著醫者的不凡。她在用行動詮釋:平凡的崗位,亦可鑄就不凡醫者人生。(本網記者)
責任編輯:劉亮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