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博物館“晉溪書院大講堂”,9月2日在太原市博物館開講,我國著名古建筑學家王其亨帶來“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建筑觀”講座,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愛好者分享了中國建筑理念。
講座由太原市文物局、中共太原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太原市晉祠博物館、太原市博物館與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承辦。王其亨是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建筑歷史與理論學科帶頭人,他主持的“樣式雷”建筑圖檔研究,填補了中國古代建筑史研究的空白,打破了中國古代建筑設計的“失語癥”,成功推動樣式雷圖檔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王其亨在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挖掘、繼承與弘揚方面貢獻突出,被譽為中國古建筑研究領域的權威和建筑史學科的守護者。
講座上,王其亨通過對歷史文獻、實物案例、哲學思想的交叉分析,展現了中國建筑觀的深厚性、系統性,深入探討了中國古代建筑的內在邏輯與精神內核。他強調,中國建筑不是單純的技術或形式產物,而是文化價值觀的物化表達,建筑與自然、音樂、數學等多系統相互關聯。他重點闡釋了“形與勢”這一傳統設計觀念,指出中國建筑不僅注重近處的形體與細節,更強調遠觀的氣勢與整體格局,并通過“中景”實現時空轉換與藝術升華。他指出,中國傳統建筑尤其重視與自然和人文環境的有機融合,通過對景、底景、背景等多重景觀元素的統籌,達到“心目之大觀”的崇高境界。
今年1月,晉祠博物館與天津大學建筑學院簽署市校合作協議,揭牌成立“中法文化遺產與城市研究中心晉祠工作站”與“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文物保護教學實踐基地”。本次講座是晉祠博物館與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市校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不僅從建筑理念的維度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也為傳統文化愛好者提供了一場思想與視覺盛宴。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