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兢業業效力公司近四十年,從基層銷售一路升到管理層,去年終被任命CEO,接管全球食品巨頭。多么勵志的打工人童話。然而,上任剛一年時間,就因為“吃了窩邊草”,葬送了幾乎完美的職業生涯。
一年時間下臺
瑞士食品巨頭雀巢集團昨天突然宣布解雇CEO勞倫特·弗賴克斯(Laurent Freixe),由Nespresso咖啡業務負責人菲利普·納夫拉蒂爾(Philipp Navratil)出任代理CEO,任命立即生效。此時距離弗賴克斯被任命CEO,正好一年時間。
去年9月雀巢集團宣布弗賴克斯出任CEO的時候,曾經受到公司內外的一致認可。當時雀巢集團股價已經較2022年高點下滑了四成,前任CEO馬克·施奈德(Mark Schneider)是雀巢歷史上僅有的兩位外部職業經理人,管理能力已經失去了公司內外的信任。
62歲的法國人弗賴克斯被認為是最適合領導雀巢的人選。因為他已經在雀巢工作了39年時間,在雀巢全球諸多部門都派駐過,非常了解雀巢的龐大產品業務,更長期從事銷售營銷工作。
2022年雀巢調整管理結構,在雀巢效力36年的弗賴克斯終于被晉升為雀巢拉美大區的負責人,兩年后又被委任為CEO,登上了職業生涯的巔峰。這幾乎是一個打工人的完美職業軌跡。
弗賴克斯上任之后,對雀巢業務安排和管理架構進行了戰略調整,聚焦咖啡食品等傳統的核心業務,而不是像前任那樣通過并購來進行擴張增長。
同時,他還宣布優化運營流程和結構調整,同時提高廣告和營銷支出,將其占銷售額比例提升至 9%,以激發品牌表現和市場恢復。
與女下屬有染
那么,雀巢董事會為什么要解雇剛剛上任一年,剛開始實施重振計劃的弗賴克斯?此次突然人事變動,只會讓雀巢本就動蕩的業務重組計劃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對雀巢集團股價并沒有好處。
但雀巢董事會不得不這么做。董事會在解雇聲明中表示,獨立調查發現弗賴克斯與一名直接女下屬存在私下戀愛關系,違反了雀巢的行為準則。
在接到公司內部舉報之后,雀巢董事會組成了獨立調查小組,由董事長布爾克(Paul Bulcke)和首席獨立董事巴勃羅·伊斯拉(Pablo Isla)聯合監督,并且聘請了外部法律顧問,最終確認弗賴克斯的確與一名直接女下屬存在關系。
雀巢董事長保羅·布爾克在聲明中表示,“這是一個必要的決定。雀巢的價值觀和治理是我們公司的堅實基礎。”布爾克自己也已經宣布會在明年任期屆滿之后卸任。
雀巢前CEO的弗賴克斯是婚外戀嗎?外界并不知道。他非常注重自己的隱私,從未對外公布自己的婚姻家庭情況。但是否有外遇并不是雀巢解雇他的理由。他被解雇是因為違規與公司內部員工存在不正當關系,帶來了利益沖突。
演唱會抓偷情
這不禁讓人想到前不久Coldplay演唱會著名的捉奸事件。今年7月16日Coldplay在美國馬塞諸塞州的演唱會,現場大屏幕的“Kiss Cam”(親吻鏡頭)捕捉到一對男女擁抱的畫面。兩人隨即大驚失色地迅速分開,并試圖遮臉。
Coldplay主唱克里斯·馬丁(Chris Martin)開玩笑說:“他們要么是在搞外遇,要么就是非常害羞。”
這段視頻在TikTok迅速走紅,觀看量超過5000萬次,引發了廣泛的網絡熱議和猜測。網友很快扒出這對男女是來自紐約大數據公司Astronomer的CEO和人力資源主管。
而且兩人都已經已婚,是婚外戀來看演唱會。事件曝光之后,Astronomer宣布以“行為不符合公司標準”為由解雇CEO,后者失去了價值數千萬美元的股票期權。
大多數歐美上市公司董事會都會在《商業行為準則》或《道德與合規政策》中明文規定,公司高管需申報或禁止與下屬或者供應商存在“浪漫關系”,這并不是道德模范,而是防止利益沖突、規避法律風險、維持組織公平、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治理手段。
商界領袖丑聞
然而,因為管不住自己,走腎又走心,觸碰到這一職場道德紅線,而葬送大好職業生涯的商界領袖們,卻比比皆是層出不窮。
CNN前CEO杰夫·扎克(Jeff Zucker)、英特爾前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麥當勞前CEO伊斯特布魯克(Steve Easterbrook)、百思買前CEO鄧恩(Brian Dunn)等諸多知名商界領袖,都因為和女下屬“存在不當關系”而被董事會解職。
在這些CEO當中,有的是不道德的婚外情,有的則是單身狀態,但這并不會改變他們與公司女下屬發展關系的性質,違反了職場道德準則。
而職場戀情丑聞也對他們后續的職業生涯帶來了重大影響,再也沒有回到出任巨頭企業CEO的風范。
為什么現代企業的管理層不可以發展職場上下級戀情?
一方面是會影響公司工作環境和辦公室文化之外,另一方面可能會帶來利益輸送不利于公平公正;不過,更重要的原因是上下級戀愛本就存在著職場地位和權勢的嚴重不對等,存在利益交換或是職場性騷擾的嫌疑。
而在上下級戀情中,地位較低的那一方很容易因為對方的權勢或者資源,因為害怕失去工作而被迫接受。
這樣的感情是難言平等的,也可以被視為職場性騷擾。此外,很多公司規定,像人力資源這樣的部門是嚴禁和公司員工發展戀情的,哪怕不是上下級的關系。
即便是在平等意識和女權主義高漲的硅谷,職場性騷擾依然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2016年,一項對200名硅谷工作的女性的調查顯示,90%的受訪者稱自己見過公司內部的性行為不端現象,87%的人稱自己聽到過侮辱女性的言論,更有60%的女性稱自己遭到過性騷擾。
2018年,硅谷知名孵化器500 Startup創始人兼CEO麥克庫爾(Dave McClure)因為被媒體曝光向一位女性求職者發送露骨求歡信息而被迫離職。
2017年,Uber創始人兼CEO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下臺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被曝光在公司內部郵件拿辦公室性關系開玩笑,讓早就想趕他走的董事會下了最后決心。卡拉尼克在Uber上市后拋售了幾乎所有的股票,徹底告別了這家自己親手創辦的公司。
甲骨文搶人才
還有不少CEO是因為與外部供應商存在“浪漫關系”而丟掉工作。惠普前CEO馬克-赫德(Mark Hurd)、 連鎖超市Kohl’s前CEO布坎南(Ashley Buchanan),都是因為與外部供應商的女員工存在不當關系,而被董事會解雇。
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上市公司董事會突然撤換CEO,對公司并沒有任何好處,只會給公司業務帶來動蕩沖擊,打亂目前的戰略發展計劃,而且至少需要數個月甚至半年時間,才能尋找到合適的接替人選,將公司重新帶入正軌。
2010年惠普突然解雇CEO赫德就是最好的例子。原本陷入衰退的惠普在赫德的大規模重組下,五年時間營收增長63%,股價更是實現翻倍。但在解雇赫德之后,惠普又再次陷入困境,最終在激進投資者施壓下被迫分拆,再也沒有昔日IT巨頭的風采。
甲骨文創始人埃里森(Larry Ellison)一邊嘲諷惠普董事會解雇赫德的決定“愚蠢至極”,與當年蘋果逼走喬布斯相提并論;一邊立即將赫德招入帳下。求賢若渴的他甚至為赫德創建了“聯席CEO”的席位,給后者足夠的權力來重組甲骨文的銷售團隊。
赫德的領導風格以高效的運營和嚴格的成本控制著稱。他通過精簡銷售團隊、優化銷售流程以及推動云業務轉型,成功地提升了甲骨文的市場競爭力。
在赫德擔任甲骨文聯席CEO的九年時間,甲骨文營收實現了47.6%的年增長率,股價更是增長90%。(赫德已經于2019年因病去世。)
或許,從結果來看,惠普董事會開除赫德并沒有好處;但他們卻不得不這樣做。因為上市公司董事會有明確的受托義務去維護公司整體利益和股東價值。盡管開除高管可能對公司造成負面影響,但保護公司治理完整性和股東利益是優先級最高的考量。
公司法規定,董事會對公司和股東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這些義務要求董事會必須:確保管理層行為符合公司利益,避免損害股東價值;同時遵守法律和道德規范,防止潛在法律風險或聲譽損失。
女高管也犯錯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只有男性高管犯下這種“吃窩邊草”的錯誤,女性高管也一樣可能管不住自己,導致自己被解雇。
2024年4月,加拿大皇家銀行宣布解雇CFO納迪內·安(Nadine Ahn),要求其返還330萬加元(約合240萬美元)的薪酬。加拿大皇家銀行表示,調查發現她與一名男高管存在未披露的親密關系,并利用自己職權幫助后者獲得了晉升與加薪。
同樣“別吃窩邊草”的職場道德準則也存在于學術界。2022年,美國名校密歇根大學宣布校長施萊賽爾(Mark Schlissel)下課,原因是調查發現他與女下屬存在不當關系。
密歇根大學董事會還將施萊賽爾與女下屬用學校郵箱的128頁通信記錄全部公開在網上,其中不少調情內容,更是引發了整個學術界的吃瓜和嘲諷熱潮。
不過,分子免疫專家的施萊賽爾只是被解除了校長職位,依然保留著終身教職。在調情事件遭到公開羞辱之后,施萊賽爾休息了一年時間,隨后低調從事任教與研究工作。
只是他作為生物學教授的年薪只有18.5萬美元,遠遠低于他擔任密歇根大學校長時的年薪92.7萬美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