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元年」開啟時,科技的觸角企圖在 0 與 1 構成的世界里、安放可以數字化的一切,繪制出時間與空間的虛擬延長線。尼爾·斯蒂芬森筆下的虛擬城市沿著一條 100 米寬的道路發展,樓宇上的電子標志在昏暗的街區蔓延,人們可以通過虛擬現實眼鏡進入這個高度自由、發達的城市,購買虛擬土地并開發建筑。而在剛剛過去的 2023 年,元宇宙概念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一路滑坡。無論是谷歌趨勢、百度指數還是微信指數,在其中搜索「Metaverse」、「元宇宙」等關鍵詞,熱度曲線斷崖式下跌。
元宇宙概念徹底出圈要從 2021 年 Facebook 母公司更名為 Meta 開始,資本與互聯網巨頭最先聞風而動,主打游戲創作的平臺 Roblox 成為元宇宙第一股,騰訊、阿里、百度等國內巨頭紛紛下場布局。被描述為「3D 互聯網」的元宇宙一時間幾乎與「未來世界」劃上等號,但 2 年時間就被打回概念期。愿景太大,全球經濟下行,元宇宙還未出現雛形就被資本拋棄,被用戶質疑。當「人工智能」成為 2023 年的科技新寵后,元宇宙成了資本「棄子」,更新到第 4 代的 Pico 命運未知。
元宇宙落地之難在于它描繪的未來太超前,它幾乎需要所有的新技術,AR/VR(軟硬件)、5G(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生命體)、區塊鏈(經濟系統)等等。而作為入口的 XR 產業近 10 年未取得突破性發展,那些在虛擬空間產生的社交、文娛等活動也因此掣肘,這也讓虛擬人、虛擬商品 NFT、虛擬場館在元宇宙中顯得無效。
即便如此,一些篤信它的建設者仍在努力。Meta 因效益關閉元宇宙空間的同時,也發售了 Meta Quest 3 頭顯繼續升級硬件;蘋果也在加緊對空間計算硬件 Vision Pro 的研發,首款預計在 2024 年 1 月就會上市發售;三星重啟 XR 硬件計劃,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新品。開啟通道,2024 年,頭顯硬件將是照進元宇宙荒漠的那縷微光。
泡沫破裂 行業承壓
最負盛名的元宇宙企業要數 Facebook 的母公司 Meta,它曾計劃投入 700 億美元,以 10 年為期限 All In 元宇宙。2023 年,這家把名字都沾上 Metaverse 的公司并沒有走入理想的元宇宙。去年,Meta 以「史上最大規模裁員」震驚業內,11000 名員工被裁,削減的項目包括元宇宙部門 Reality Labs 中的可穿戴設備。裁員背后是盈利問題。2023 年全球經濟下行,扎克伯格將去年稱為「效率之年」,公司「更主動地擺脫」表現不佳或并非絕對必要的項目。
Meta 財報顯示,在截至 9 月 30 日的前三個季度,公司總收入為 947.91 億美元,同比增長 12%。Meta 的營收結構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應用軟件系列(Family of Apps),貢獻營收 936.66 億美元,同比增幅 13%;二是 Reality Labs,收入 8.25 億美元,同比減少 42%。Meta 管理層在討論業績時表示,在今年前 9 個月,Reality Labs 使公司的整體營業利潤減少了約 114.7 億美元,預計該部門的營業虧損將在 2024 年大幅增加。
當降本增效成為 Meta 的主旋律后,它的部分元宇宙計劃按下了暫停鍵。遙想 Meta 剛入局元宇宙時,這個賽道在海外內都炙手可熱。游戲平臺 Roblox 在 2021 年成為元宇宙第一股,上市首日股價即暴漲 54.4%,僅一年,該公司市值從 40 億美元翻至 450 億美元。日本社交游戲巨頭 GREE 宣布將開展元宇宙業務。微軟在 Inspire 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宣布了企業元宇宙解決方案。在國內,字節跳動斥巨資收購中國 VR 創業公司 Pico(小鳥看看),阿里巴巴、百度等也紛紛入局元宇宙,生怕錯過了風口。
如今,再搜「元宇宙」,熱度曲線都貼地了。eta 打頭收縮后,全球企業從元宇宙賽道「大撤退」的步伐也開始了。Meta 最初計劃在2023年下半年生產700萬臺Quest 3,目前已經調整為200到250萬臺。2024 年,Meta預計發貨數量也將減少至100萬臺。
被字節跳動收購兩年后,Pico 大收縮,團隊規模從2000人收縮至1000人左右。根據IDC 2023上半年數據,在過去兩年里,Pico在國內維持了接近60%的市場份額,但從業務體量上來看,Pico很難為字節做出太多貢獻。就在今年初,Pico將年度銷售目標下調至50萬臺,這個數字較去年收縮50%。
2023 年,騰訊幾乎解散了 XR 團隊,宣布將變更硬件發展路徑,該公司 XR 內容生態負責人徐晨離職。而愛奇藝旗下 VR 公司夢想綻放被曝陷入經營困境,包括在職和離職員工在內,約有百人被拖欠工資,業務也基本停滯。整個行業都在承受元宇宙泡沫破裂的壓力。
虛擬空間集體「空城」
硬件銷售不理想,元宇宙空間也半死不活。2022 年,Meta 虛擬世界平臺 Horizon Worlds 正式邁出了讓元宇宙成為現實的第一步。然而,內部世界并不如這個平臺的預告片那么光鮮亮麗,上線 3 個月后,月活躍用戶只有 30 萬人。去年有網友爆料稱,Horizon Worlds 實際只有 38 個真實用戶。有 Youtube 博主親身調研發現,真實情況雖不像爆料說的那樣「凄慘」,但也遠算不上樂觀,Horizon Worlds 的日活大概率只有 1000 人上下。他又試著統計了熱門榜 Top20 虛擬星球的玩家總數,發現只有 902 人。
玩家「比珍稀動物還要稀缺」是當前元宇宙空間的真實寫照。直面窘境,微軟 2023 年 1 月宣布關閉3D 社交虛擬空間 AltspaceVR,以削減成本;此外,微軟還退出了其他幾項VR計劃,并裁員10000名員工。AltspaceVR 于 2023 年 3 月 10 日正式退場。國內廠商的元宇宙空間也幾乎全軍覆沒。百度希壤到現在也依舊是個只能閑逛的無聊的產品。最近,希壤打造了輕量化小程序入口,無需下載 APP 即可從微信小程序或百度 APP 中的小程序快速進入元宇宙會場,同時還支持一鍵分享。但無論是更新成什么樣子,最終的問題是,這款號稱元宇宙空間的產品無法提供沉浸感,只能盯著手機屏幕「跑圖」。
不僅是希壤,茅臺的巽風、周杰倫的音樂空間等等,既沒有游戲的可玩性,也沒有元宇宙的沉浸感。手機或電腦屏幕里的虛擬空間們,幾乎都在短暫熱度過后會淪為一座座「空城」。
為什么支持連接頭顯的 Horizon Worlds 與 AltspaceVR 也必行?有網友一針見血:「沒有頭顯,什么也體驗不了,但有了頭顯發現,還不如不體驗。」元宇宙的軟硬件徹底脫節了。
硬件更新在即
概念火時,資金涌入,各個企業爭相搶食,然而當大量虛擬空間、虛擬游戲等體驗造出來后,人們發現,進入這個虛擬世界「門鑰匙」還遠遠跟不上人們對元宇宙的暢想。VR 頭顯笨重,好內容稀缺;AR 可以做到輕薄,但之于普通用戶的作用僅限于在虛擬大屏上看片兒、打游戲。AR/VR 設備不僅無法達到元宇宙愿景中所描述的高度擬真與互聯互通,動輒大幾千的價格也實在讓人擔心買來「吃灰」。
「元宇宙商業之父」馬修·鮑爾曾指出,元宇宙的前提是互聯互通,即在不同自治系統之間交換數據,雖然 XR 技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是要實現高度逼真的虛擬體驗還有許多技術瓶頸尚未突破。從 2021 年折騰到現在,布局元宇宙的企業們也發現,想要走上這條路,必須邁過硬件這道坎。于是,分水嶺出現了。在這條時間漫長又耗資巨大的路上,一些企業選擇戰略收縮,以自保為重,比如 Pico。但也有一些企業站了出來,試圖顛覆市場,比如蘋果的 Vision Pro。
對于 Vision Pro,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將該其描述為空間計算機,這是與 Quest3、Pico 等虛擬現實設備最大的不同。它利用攝像頭和傳感器帶來的顛覆性體驗是,在用戶周圍的實時環境中置入用戶熟悉的 IOS 應用,而操作無需任何手柄,僅通過眼動和手勢就能執行。比如,蘋果手機或電腦中看到的各種圖標,可以懸浮戴上 Vision Pro 后空間內,并通過眼睛和手勢操作應用;巨型的虛擬電影屏幕也會出現在眼前;迪斯尼樂園直接搬到你身邊,米老鼠站能在沙發上和你聊天……它集成了游戲、工作、休閑幾乎生活中所有基本功能,實現了在虛擬空間中辦公、娛樂的可能。
可以說,Vision Pro 是徹底打破了虛擬與現實邊界的一款頭顯產品,按照計劃,本月它將先在北美發售,預計年底或明年年初進入中國市場,而它的第二代已經在研發中了。蘋果這款產品或將重新定義元宇宙硬件的標準,Meta、三星也可能在最強王者的倒逼下迭代新品。中金公司研預測,Vision Pro 的體驗反饋或將超出市場預期,推動零部件創新如硅基OLED、IPD瞳距調節等技術的發展,進而推動 VR 出貨量重回增長。
2024 年,元宇宙雖涼,但硬件的更新將為它帶來一線光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