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篇詳細的博客文章中,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概述了以太坊在上海升級后對權益證明(PoS)驗證方法的重大轉變。目前,以太坊支持眾多驗證者,約有895,000個驗證器對象,實現了廣泛的個人和實體參與基礎。這是以太坊分散結構的關鍵特點。然而,這種模型帶來了技術挑戰,尤其是處理大量簽名的問題。目前驗證一個區塊需要大約28,000個簽名;預計在SSP(分片和權益最終性)后,這個數字將達到1.79百萬。
支持這樣負載的技術犧牲是相當可觀的,包括復雜的證明傳播機制、對超優化BLS簽名操作的需求、缺乏可行的量子抗性替代方案,以及由于更多子槽而導致的增加的插槽時間。Buterin還強調了當前模型在系統層面的復雜性以及在真正實現權益驗證方面的潛在無效性,因為32 ETH的最低質押要求對許多人來說是財務上的禁錮。
8192個簽名
作為回應,Buterin提出了一個轉變,將每個插槽的簽名數量減少到可管理的8,192個。他認為,這種改變將打開PoS設計空間,允許技術簡化,提高安全性,并解決量子抗性的問題。Buterin批評了其他區塊鏈使用的基于委員會的安全性方法,強調了對攻擊的追責不足以及不足以阻止攻擊的問題。相反,以太坊對攻擊者采取了嚴厲的懲罰措施。然而,Buterin認為即使攻擊成本降低(1-2百萬ETH),也足夠了,主張采取一種平衡的解決方案,保持高懲罰但提供比更小的驗證器集合更多好處。
博客文章探討了在SSF下實現每個插槽8,192個簽名的三種方法:
1、去中心化權益池:專注于去中心化權益池,可能提高最低存款額,并設定懲罰上限以減少對節點運營商的信任。
2、雙層權益:建立一個用于參與最終化的主要權益層,以及一個用于額外安全性的“輕”權益層,無需最低質押要求。
3、旋轉參與(可追責委員會):一種混合方法,驗證者根據其權益參與,通過精心調整的驗證者集合確保安全性。
Buterin的結論強調,堅持8,192個簽名將極大簡化技術實施,并使以太坊更加易于訪問。然后,焦點將轉移到從提出的選項中選擇最合適的方法。
在評論中,一些用戶對設計能夠抵抗國家級攻擊的系統提出了擔憂,他們認為即使減少了安全預算,可能仍然不足。Buterin回應強調了協議設計的簡單性作為對各種攻擊向量的防御手段的重要性,主張“通過簡單性確保安全性”。這一提議的轉變標志著以太坊不斷發展的關鍵時刻,突顯了安全性、分散性和可用性之間的不斷平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