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面臨危機。危機起源于銘文。而其背后的利益相關方,如礦工、觀點不一的開發者和社區成員們、資本方,則是借著這場銘文危機,又上演了一出各種主義和利益的爭奪。此次銘文風波的戰火是由比特幣的開發者Luke Dashjr點燃,他在X上直接表示銘文是“垃圾”,并且稱銘文是利用了比特幣核心客戶端Bitcoin Core的漏洞,而這個漏洞將被修復。
一石激起千層浪,行業內又掀起了對于銘文的討論,支持和反對銘文的觀點均能自成邏輯。反對銘文的人一般會表示銘文把垃圾刻在了比特幣鏈上,造成了比特幣鏈上的擁堵。而支持的人則認為,銘文為礦工帶來了更多的收益,又或者說這是比特幣生態的一次創新。
在過去類似的發展岔路口之時,比特幣最終都確定了“小區塊”,即只作為價值存儲的發展方向。而此次的銘文之爭,背后依舊是被各種主義所包裹著的利益的糾紛。礦工、開發展、莊家、散戶、交易所們紛紛出動,想要維護自己心中所認定的主義又或是利益。
造富效應為“虱子”鍍上金身
比特幣上銘文火熱。這是一個看上去十分威脅比特幣網絡“純潔性”且似乎毫無作用的玩意。只不過是把一串串字符刻在了比特幣主網上,來表示著所謂的“代幣”的鑄造、轉移等等。它就像是網絡上的“灰塵”,或可以比喻為小狗身上的虱子。只是這個虱子因長在了比特幣身上,所以變得值錢了。討厭它的人會認為它是寄生蟲,靠著吸食比特幣的鮮血存活。
比特幣原教旨主義們心中的比特幣,應該是純潔無暇的,它只需要做好數字黃金、價值存儲。這是早些年的大小區塊之爭下早就有了定論的事情。支持大區塊的如Vitalik,去構建了以太坊,完成了它所期待的比特幣成為高性能的“計算機”的愿望。而在2017年帶領著眾礦工的比特大陸妄圖用分叉出的大區塊的BCH取代比特幣的行動也失敗了。
而這一次比特幣身上的這些“虱子”卻特別頑固。原因很簡單,因為背后的利益太過巨大。首先是礦工們賺翻了。距離比特幣第四次減半還有一百多天,到了真正再次減半之時,每個區塊 6.25 BTC 的挖礦獎勵將減少至 3.125 BTC。礦工的幣本位收益減半。
而鑄造和轉移銘文為他們帶來了高額的收益。根據Hashrate InDEX的統計報告顯示,在今年五月份,礦工從交易費用中獲取的收益比從區塊補貼上更多,甚至在獎勵中獲得了 12.5 個或更多比特幣的區塊是常有的,這正是上一個減半期的區塊補貼。
而比特幣銘文這樣一個聽起來極具“宏大敘事“魅力的新故事,在資本們看來也極具炒作的價值。
而銘文這一波風浪,也確實是被中國的游資們拉盤讓“漲服“了眾人。
在強大的賺錢效應下,交易所們也紛紛涌入,從最早上線銘文的gate,再到OKX的Web3錢包對于銘文市場的鑄造和買賣的支持,而一直在銘文生態布局落后的BIAN,也在12月12日搶先OKX上線了SATS。并且何一表示,BIAN前期在銘文市場發力不足,未來會投入更多支持。
“虱子”有了金錢的涌入,也穿上了金衣。又或者拋開偏見,銘文或許并不是“虱子”,它也可以被認為是對現有的區塊鏈所構建的規則的一次反抗和顛覆,比如對于VC敘事的疲倦。當然,最重要的仍舊是“銘文”有著巨大的造富效應。
“去中心化”礦池同樣也在“中心化”左右比特幣發展
總體來說,在強大的利益驅動之下,這只“虱子”也就變得可愛了起來。而且,在反叛者的眼中,也有人會認為為什么比特幣就要按照它曾經所確定的路繼續發展呢?畢竟比特幣是一個“中立的協議”,它自身是不帶有任何道德判斷的。
以開發者Luke Dashjr代表比特幣開發者卻是銘文的強烈反對者。他不僅僅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表示了對于銘文的反對,他也把其立場帶到了實際行動中。Luke Dashjr 創辦的礦池OCEAN,因為使用了Bitcoin Knots的客戶端,無法處理銘文相關的交易。而Bitcoin Knots 25.1 的更新文檔主要由Luke Dashjr 本人編寫。
Luke Dashjr 能通過技術的手段過濾掉銘文相關的交易,但因此誤傷了其它交易。
據 SamouraiWallet表示, Ocean 礦池使用的是由Luke Dashjr 開發的 Bitcoin Knots 25.1,其中將 Op_reture的限制改為了 42 字節(自 Bitcoin Core 0.12 版本起,該限制就已改為 83字節),這種意味著該礦池會審查過濾掉 Whirlpool CoinJoin 這類隱私增強的混幣交易和 BIP47 通知交易。
而在比特幣的發展過程中,有關Op_reture標準的爭論也曾經上演過,Op_reture是比特幣的交易輸出,該功能可用于銷毀比特幣或在比特幣鏈上存儲任意數據。
這也就是說,Bitcoin Knots 25.1其實還是在沿用著之前的Op_reture標準,此前有關多少字節的標準其實也有過爭論。
我們無法去評價Luke Dashjr使用42字節作為標準的這一行為的對錯。這其實就是一種依據個人的好惡,對于比特幣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判斷下做出的一種行動。
只是,行業內曾抨擊中心化的挖礦模式會讓比特幣越來越中心化,畢竟掌握了算力,便有了左右比特幣發展走向的權力。
在比特幣的發展歷史上,這樣的情況當然發生過,比特幣所面臨過的至今為止的最大的一場危機是當年占據著超51%礦力的比特大陸,帶領著眾礦工想要用分叉的BCH取代比特幣。
2017年的那場戰爭就是代表著大區塊的BCH想要戰勝小區塊的BTC的戰爭。而最終也因為有著同樣有著大量算力的幣信礦池的介入而失敗了。而目前,排名前二的兩大礦池的算力總和也超過了51%。
而Luke Dashjr創辦的去中心化的礦池OCEAN,和中心化礦池不一樣地方就在于,傳統的中心化礦池和礦工之間存在著一種權力關系,因為礦工需要通過礦池管理者的分配獲得獎勵。而OCEAN聲稱其改變了礦池對礦工的獎勵支付制度,允許BTC礦工不再通過礦池管理者而是直接獲得獎勵。
但是雖然沒有了這樣的權力管理橫亙在礦池管理者和礦工之間。但挖礦的規則仍然是由礦池所制定。OCEAN也依舊是根據管理者自身的好惡,去制定一套規則,篩選出想要打包和不想要打包的交易。這何嘗不也是一種中心化呢?
各種觀點和利益的碰撞,但仍然是不可被控制的比特幣
礦池設置各種規則去審查比特幣鏈上的交易,實際上正是一種出于個人好惡、或者是利益、政治等等原因驅使的一種審查,他本身是違背比特幣的核心精神的。OCEAN是出于比特幣的“派別“之爭設立了對于交易的審核規則,而在不久之前,魚池也被指可能是故意漏掉了四筆涉及 OFAC(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制裁地址的交易。
比特幣的生態足夠大,牽涉的各方利益也多,涉及到如上的“站隊“行為也難免。
尤其是對于礦工群體來說,他們不可避免的會出于各自的利益,做出選擇。但是好在會有不同的礦池,無數的礦工。如果一個礦池審核、拒絕打包某項交易,那么還會有其它的礦工和礦池上前去打包該交易。
所以,要感謝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最初所提出的挖礦的方式去生產比特幣,能夠讓礦工們出于經濟理性的考慮去對賬本的交易進行打包記賬。
也就是說,只要礦池之間存在著競爭,存在著立場的不同,就會相互制衡,維持著比特幣的穩定。
而退一步說,有的東西是能被時間長久證明,維持永恒的。有的東西,或許就只能存在于一段時間。如果說,比特幣真的因為銘文或者是礦池對于交易進行審核等等原因最終威脅到了其存在,那也只能證明了比特幣只能是一定時期的產物。
而目前看來,歷史上比特幣所經歷的危機,其最終都安全度過了。比特幣尚未因為單獨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體的利益或者訴求而改變。它的強大所依靠的是共識,目前看來它仍舊是不可被操縱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