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幣價反彈證明,即便是對加密貨幣持懷疑態度的投資者也應該認識到:相較于完全忽視該資產,在投資組合中配置少量的比特幣將會是更為穩妥的選擇。本周比特幣的售價超過44,000美元,較3月13日的價格翻了一倍有余。依據市場分析,比特幣此番價格表現并不十分讓人意外。追溯至2014年,比特幣平均每九個月零二十一天便會翻一倍;但此次,它提前二十八天便完成了這一目標。然而,令人略感驚訝的是,在此次翻倍的過程中,比特幣并未跌破3月13日的最低點。通常情況下,每次翻倍之間,比特幣的平均跌幅為27%(例如,從1000美元跌至730美元,然后再漲至2000美元以上),最大跌幅甚至會達到83%(即價格先跌到170美元,再漲至2000美元)。
盡管如此,比特幣過山車式的價格波動已屬過往舊聞。自新冠疫情時期的波動高峰以來,比特幣的年化波動率已穩定在50%左右,與許多大型科技股票相當。更重要的是,在經歷了大量加密貨幣領域的丑聞、破產爭議的背景下,比特幣仍顯示出相對的價格平穩特性。
這是否意味著在今年的節日晚宴上,比特幣可以上得廳堂,在標準投資組合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比特幣最初是作為一種交易貨幣而存在,這也是它的最初價值定位。比特幣在處理國際轉賬、服務無銀行賬戶及受金融體制壓迫的人群方面,遠比傳統金融系統高效。此外,比特幣也為娛樂性毒品銷售、賣淫和賭博等極少被起訴的犯罪活動提供了便利。盡管普遍存在著一種誤解,認為比特幣經常被用于惡性的犯罪活動,如恐怖主義或雇傭殺人,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比特幣交易活動是公開且不可更改的。誠然,比特幣交易也是匿名活動,但調查人員通常能夠通過交易模式分析,來輕松追蹤到個人。對于惡性犯罪分子來說,他們通常會使用政府發行的現金、黃金或鉆石等資產,或者采用像Monero或ZCash這樣的隱私保護類加密貨幣來掩飾其身份信息。
在本周的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聽證會上,參議員Elizabeth Warren與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和其他銀行家一致認為,應該對加密貨幣實施反洗錢控制。盡管法律可以使與犯罪活動相關聯的法幣入金和出金變得困難,但卻沒有辦法阻止或追蹤帶有隱私保護性質的加密貨幣間的直接轉賬。而打擊洗錢的金融壓制體系正是促使人們——無論是好人還是壞人——使用加密貨幣的原因之一。
而這對比特幣來說并不重要,因為它作為交易貨幣的使用場景與價值主張早已瓦解。傳統金融的根本性改進、政府對加密貨幣用于犯罪活動的監管與打擊都是導致比特幣不再定位于交易、轉賬工具的因素。但此外,比特幣最初所承擔的交易貨幣屬性的瓦解,最大的原因是像Ripple或Nano這樣的創新性加密貨幣的出現——它們作為交易貨幣的性能遠遠優于比特幣。
大約在2015年左右,比特幣的價值主張從“交易貨幣”轉變為“數字黃金”。比特幣將成為加密貨幣的價值錨定,用于傳統貨幣進出加密貨幣的轉換(譯者注:法幣入金與出金)——就像黃金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紙幣的價值錨定,用于中央銀行之間的賬目結算。從這個角度看,比特幣的價值取決于三個因素:加密項目的最終價值、傳統貨幣進出加密貨幣的數量,以及加密經濟的金融服務(即傳統銀行體系的替代品)是否更具優越性。
第一個因素,加密項目的最終價值,基本上是一種技術風險投資——一方面,許多令人興奮的想法可能改變世界并價值數萬億;但另一方面,按傳統貨幣計算,這些項目的實際收入或利潤卻是很少。進出加密貨幣的傳統貨幣量一直受到經濟繁榮與衰退的影響,或者用加密術語來說,夏季和冬季(summer and winter)。在加密夏季,大量資金流入,但也有很多加密人士會在此期間兌現部分收益。此外,人們會使用比特幣從一個加密項目轉換到另一個項目。而在加密冬季,兩個方向的資金流動都很少,因此業界對比特幣金融服務的需求也很小。
最穩定的要素在于金融服務領域的競爭。比特幣迅速加強了自己與交易公開期貨和期權、高效借貸、安全保管以及現代金融系統的其他方面的聯系。如果如市場預期一樣,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一月份批準比特幣ETF,整個比特幣金融服務體系將得到進一步的改善。人們可以在比特幣上進行與股票和債券相似的投資、融資、套期保值、投機、交換和持有等各類交易活動,且比特幣確保了這些操作的高效性。此外,比特幣還為人們快速進入整個加密經濟體系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相較而言,穩定幣只在特定領域取得了成功。在其他加密貨幣中,只有以太坊開發出了一種原生金融系統,但它仍遠遠落后于比特幣。傳統金融機構嘗試利用區塊鏈和其他加密技術,同樣只在特定領域取得成功,但這并沒有對比特幣的主導地位構成威脅。此外,一些企業試圖將金融服務直接融入加密貨幣體系,如FTX和Celsius Network,卻在2022年暴雷、崩潰,這些事件也對同類企業產生了負面影響。而這三步價值主張也解釋了比特幣與其他傳統金融資產不穩定的相關性。
加密項目的市場價值取決于投資者對技術創業的熱情,這與科技股票有很高的相關性。但投資者將資金投入加密貨幣的熱情往往與科技股相反——令人失望的科技股回報使樂觀主義者和風險愛好者轉向加密貨幣。
比特幣價格的最新翻倍似乎主要與日益增長的監管明確性和容忍度有關,但這似乎并不適用于穩定幣或其他加密貨幣。這不僅提高了比特幣金融體系的效率,而且還使其免受競爭者的影響。通常情況下,監管態度與資產價格之間沒有明顯的相關性。在目前的情況下,似乎沒有特定的因素會影響加密項目的成功或人們對加密交易的熱情,因此比特幣的近期市場前景似乎主要依賴于監管動態,特別是比特幣現貨ETF的批準情況。此外,市場回調或黑天鵝出現的可能性總是存在,尤其是在出現新的加密丑聞時。
來自穩定幣、傳統金融和原生加密機構的競爭幾乎為零,因此在這些領域的任何進展都只會對比特幣產生負面影響。我猜測,比特幣價格的下一次翻倍可能會由人們期待已久的加密領域“殺手級應用”推動,這種應用將吸引數百萬人學習和使用加密貨幣,而非僅僅持有或進行加密貨幣交易。另一種可能性是傳統金融體系出現問題——如危機、更嚴格的管制、通脹擔憂、信貸緊縮等——這些問題可能會使比特幣相對更具吸引力。
我們正在逐漸達成這樣一個共識:即便是對加密貨幣持保守態度的傳統投資者也應認識到,相較于完全忽視該資產,在投資組合中配置少量的比特幣將會是更為穩妥的選擇。盡管加密貨幣仍有歸零的風險,但其潛在的增長空間足以讓絕緣此領域的投資組合顯得不夠平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