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tle Network (MNT) 是與以太坊虛擬機器 (EVM) 相容的第 2 層 (L2) 擴充解決方案,它以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和具有成本效益的交易費用在一眾以太坊第 2 層解決方案中脫穎而出。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了解 Mantle 是什么
Mantle Network (MNT) 是什么?
首先,我們需要先解釋一下 Mantle Network 是什么、其獨特之處以及如何運作?
Mantle Network 是新的以太坊第 2 層 (L2) 擴展解決方案,于 2023 年 7 月 17 日上線主網。
像 Mantle 這樣的第 2 層擴充解決方案可以減輕主網處理每筆單獨交易的負擔。此外,透過利用 Optimistic Rollup 技術,在解決鏈上交易的總和之前,Mantle 可以透過鏈下計算安全地記錄第 2 層上發生的交易。
據官網所述,Mantle 交易費用比以太坊低 80%,而且網路可以實現 20 倍以上的交易吞吐量(每秒 500 筆交易,而以太坊每秒 25 筆交易)。
從理論上講,Mantle 用戶可以獲得使用以太坊區塊鏈的所有好處,而沒有其主要缺點。
此外,Mantle 相容于 EVM。EVM 代表「以太坊虛擬機器」。這使得網路更容易與以太坊生態系統互動。例如,Mantle可以執行以太坊智能合約,任何基于以太坊的 dApp(去中心化應用程式)都可以輕鬆部署在 Mantle 上。這顯著增加了網路的功能,使其對開發人員更具吸引力。
Mantle (MNT) 歷史介紹
2023 年 5 月,Mantle與 BitDAO 生態系統合併,創建了一個統一的生態系統:Mantle (MNT)。
BitDAO 由中心化交易所 Bybit 的聯合創始人 Daniel Yan 和 Ben Zhou 于 2021 年 6 月創立,該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以其龐大的金庫而聞名。
BitDAO 與 Mantle 的合併使新的 Mantle 生態系統成為加密產業最大的金庫,截至本文撰寫時價值超過 30 億美元。該網絡的 DAO 通過了一項提案,分配 2 億美元的生態系統基金來支持 Mantle 上的早期 DApp 開發。
5 月與 BitDAO 合併后, Mantle 于 2023 年 7 月在巴黎的 EthCC 上公布了主網 alpha 版本。在發佈前,Mantle 經歷了為期六個月的測試網階段,處理了超過 1400 萬筆鏈上交易。
BitDAO 之前的加密貨幣 BIT 已被替換為 MNT 幣(以 1:1 的比例進行),這意味著 BIT 持有者可以用舊代幣換取等量的 MNT。
MNT 代幣經濟學
$MNT 代幣的分配受到 Mantle Governance 嚴格流程的管理,分配領域包括用戶激勵、技術合作伙伴激勵、核心貢獻者團隊和顧問,以及收購和代幣交換等其他機會。最初,$MNT 代幣的分配佔 Mantle Treasury 的 65.6%,佔流通供應量的 34.4%。
去年 6 月,Mantle 社群通過了一項提案,在 $MNT 代幣推出之前優化完全稀釋的供應。該提案主要涉及不將 Mantle Treasury 中目前持有的 30 億美元 BIT 代幣轉換為 $MNT,與 $BIT 相比,有效減少了 30 億美元完全稀釋代幣的供應量。
根據最近的報告,Mantle 金庫將持有 47.4% 的 MNT,而 52% 將用于流通。剩余的 0.6% 將保留給 Mantle 核心預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