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榴蓮大量上市,全國多地街頭出現流動卡車售賣榴蓮的攤販,以低價吸引消費者。然而,不少市民反映,這些攤販存在強制剝殼、缺斤少兩等問題,市場監管部門提醒消費者需提高警惕。

買榴蓮不讓帶走殼
竟成普遍現象
在多個城市的街頭,流動榴蓮車以每斤19.8元至26元不等的價格吸引消費者,比正規水果店便宜不少。然而,當消費者挑選榴蓮后,攤販往往要求當場剝殼,不允許整顆帶走,甚至聲稱“榴蓮殼要回收”。
家住山西大同平城區的李先生表示,他在路口看到一輛小貨車售賣榴蓮,標價21.8元/斤。當他提出要整顆帶走時,老板卻稱必須剝殼,否則不賣。最終,李先生花費160元購買的榴蓮,回家稱重后發現果肉僅有2.5斤,而按照標價計算,整顆榴蓮應有7斤多。李先生懷疑攤販的電子秤有問題,返回理論后,商販才私下退款30元。
類似的情況在杭州蕭山也有發生。一位網友發帖稱,自己在路邊卡車攤購買榴蓮時,攤販直言“秤是9兩秤”,并堅持要剝殼。最終該網友因懷疑缺斤少兩而放棄購買。

業內人士
可能暗藏套路
業內人士指出,攤販強制剝殼的主要目的是掩蓋缺斤少兩的問題。一旦榴蓮被剝殼,消費者無法驗證整顆榴蓮的實際重量,商販便可利用“黑心秤”牟利。
江蘇姜堰市場監管部門曾查處一起流動榴蓮攤販案件。檢測人員使用10千克標準砝碼測試商販的電子秤,結果顯示14.955千克,相當于20斤稱出了近30斤。商販王某承認,缺斤少兩是“行業潛規則”,若按實際重量銷售,每斤需加價3元才能回本。
在南寧,記者調查發現,部分流動榴蓮攤販不僅使用問題秤,還通過調整計價方式規避消費者質疑。例如,有攤販在記者詢問是否足稱時,突然改口稱“按26元/斤算才是足稱”,遠高于標價的19.8元/斤。
此外,一些消費者反映,即使購買剝好的榴蓮肉,也可能遭遇"以次充好"或"缺瓣少肉"的情況。有商家在剝殼時故意遺漏部分果肉,消費者若不仔細檢查很難發現。
監管部門提醒
選擇正規渠道購買
市場監管部門建議,消費者應盡量在正規門店購買榴蓮,避免在流動攤販處消費。若發現缺斤少兩,可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12315)投訴舉報。
同時,消費者可采取以下措施防范陷阱:
1. 自帶便攜秤:在購買前復稱,避免被"黑心秤"欺騙。
2. 拒絕強制剝殼:若攤販堅持剝殼,可能存在貓膩,建議放棄購買。
3. 索要消費憑證:保留交易記錄,便于后續維權。
隨著國產榴蓮即將上市,市場供應量增加,榴蓮價格有望進一步下降。消費者可耐心等待,選擇更可靠的購買渠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戶端編輯 張雨鑫 綜合整理自光明網、澎湃新聞、廣西新聞網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