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5月9日消息,微信安全中心今天公布了4月朋友圈十大謠言。
四月謠言內容與12306候補車票等熱議話題相關。
微信方面提醒,我們應當保持理性,不輕信未經證實的信息,關注官方發布的權威消息,避免傳播不實信息。
1、給12306微信公眾號留言“許愿”就能成功候補車票?
近期,有部分網友表示,通過12306微信公眾號發送“許愿候補成功”“候補車次***,候補單號***,幫我兌現一下吧”等消息,能成功買到車票。
真相:12306官方客服曾回應:留言補票成功純屬巧合。即使留言,12306人工也無法干預補票結果,一切是系統自動候補的結果。建議采用正確候補方式,以免錯過購票時機。(“四川觀察”微博)
2、沒有單位也可交職工社保?
近期,有短視頻宣稱:“2025年5月起,靈活就業人員只要年齡合適,沒有單位也可以轉交職工社保,只需要承擔個人部分”等信息,引發網友關注。
真相:經漯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核實,以上內容均為虛假不實信息。根據《社會保險法》規定,靈活就業人員以企業職工身份由企業代繳社會保險費,屬于虛構勞動關系、騙取社保待遇的違法行為。請廣大市民按照政策規定的要求和渠道辦理社保手續,謹防上當受騙、損失錢財。(“清朗河南”微信公眾號)
3、粵港澳兩地牌將全面取消?
近期,有傳言稱“粵港澳兩地牌全面取消”“申請門檻大跳水”。
真相:對此廣東交警明確回應:消息不實。兩地牌沒有取消!(“廣東交警”微信公眾號)
4、杭州濱江發生惡性刑事案件?
近期,一社交平臺賬號發布題為“杭州濱江區發生惡性刑事案,嫌疑人已被刑拘”的信息,引發網絡關注。
真相:4月15日,杭州濱江公安分局發布情況說明稱,經核查,“4月7日凌晨濱江區發生惡性案件”為虛構內容。賬號使用者謝某某(28歲,自由職業者)為博流量,利用AI捏造案情發布于社交平臺。警方已依法對其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刪除不實信息并罰款500元。(浙江辟謠平臺)
5、上海老人瘋搶2.3萬元“保姆機器人”?
近期,社交平臺流傳“上海老人瘋搶2.3萬元保姆機器人”的文章和短視頻,稱“保姆機器人”能洗衣做飯、照顧老人等,引發全城搶購,還描述了所謂的“搶購現場”。
真相:經查證,上述信息不實。據了解,目前人形機器人功能單一,主要用于工業領域和服務業輔助完成簡單工作,無法替代人工完成復雜照護任務,且尚未進入個人消費市場。所謂“搶購現場”子虛烏有。
從網傳文章分析,沒有一篇提到機器人生產商、型號,以及“搶購”事件發生的地點、時間、人物,配發的圖片也不是實景拍攝,而是用AI生成的概念圖。因此,綜合判斷,相關文章大概率是用AI寫成的博眼球之作。(“上海網絡辟謠”微信公眾號)
6、上海地鐵猥褻案被害人與違法行為人相識,并相約演繹違規行為?
網傳“上海地鐵猥褻案被害人與違法行為人相識,并相約演繹違規行為”。
真相:4月11日上午,針對該說法,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軌道和公交總隊通過官方微博“軌交幺幺零”發布警情通報表示,以上信息不實。楊某(男,36歲)為博取關注,滿足個人虛榮心,憑空編造“4月8日軌交1號線猥褻案被侵害人與違法行為人相識并相約至地鐵內實施違法行為”等不實信息,并通過其個人社交賬號發布在網上,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目前,楊某已被抓獲,公安機關將依法予以查處。(“軌交幺幺零”微博)
7、外貿形勢堪憂、蘇州港堆滿集裝箱不發?
近期,有部分網友在互聯網平臺發布信息稱“受中美貿易戰影響,蘇州港堆滿也不發,貨柜車在堆場門口排得跟貪吃蛇似的”,引發關注。
真相:據蘇州港管委會提供數據,今年一季度以來,蘇州港出口繼續保持旺盛勢頭,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51.4萬標箱,同比增長4.5%,其中外貿集裝箱吞吐量164.4萬標箱,同比增長4.5%,實現“開門紅”。相關港區貨物進港、發運順暢,未見“堆滿不發”現象。(江蘇省互聯網違法和有害不良信息舉報中心、蘇州市網絡聯合辟謠平臺)
8、新疆各大5A級景區4月至6月門票全免?
近期,內容為“從4月起至6月30日新疆各大5A級景區門票統統免費”的信息在多個新媒體平臺流傳,引發網友關注。
真相:經向有關景區核實,均未實行類似優惠政策,此類信息涉嫌個別旅行社利用自媒體平臺發布不實信息,誤導消費者,嚴重擾亂旅游市場秩序。(“新疆網絡辟謠”微信公眾號)
9、長期吃止痛藥會上癮?
有傳言稱“長期吃止痛藥會上癮”。
真相:這是一種常見的誤區。我們日常在藥店能買到的大多數止痛藥都屬于非阿片類止痛藥,其中最常見的一類是非甾體類抗炎藥,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這類藥物不具備成癮性,在說明書或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不少人因為聽說“止痛藥會上癮”就拒絕用藥,結果讓疼痛長期困擾,甚至加重病情。其實真正具有成癮風險的是阿片類止痛藥(如嗎啡、可待因等),這類藥物需要嚴格處方管理。用于緩解感冒、頭痛、關節痛使用的常規止痛藥不在此列,只要規范使用就不會產生依賴問題。(“科學辟謠”微信公眾號)
10、手抖就是帕金森病?
有傳言稱“手抖就是患上帕金森了”。
真相:手抖不是帕金森病獨有的癥狀,并非所有帕金森患者都有手抖癥狀。
“手抖”學名“震顫”,震顫的原因有多種,包括精神緊張、低血糖、甲亢等。而帕金森病引起的震顫為“靜止性震顫”,在安靜狀態下抖動明顯,精神緊張時加劇,活動時減輕,入睡后消失,拇指與食指抖動起來像在搓藥丸。帕金森的震顫癥狀還會進展為大腿、頭部、舌頭的抖動。
帕金森病可分為震顫型、強直型、混合型。強直型帕金森病以肌肉僵硬、強直表現為主,可能不出現手抖癥狀。( “科學辟謠”微信公眾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