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油價下行等因素影響,4月份CPI同比持續下降,PPI同比降幅擴大。
國家統計局5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由上月下降0.4%轉為上漲0.1%,同比下降0.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下降0.4%,降幅與上月相同,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
4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上漲0.5%,漲幅保持穩定。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雖然國際輸入性因素對部分行業價格產生一定下拉影響,但我國經濟基礎穩、韌性強,各項宏觀政策協同發力,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部分領域價格呈現積極變化。
CPI同比連續三個月為負
從環比看,CPI由降轉漲,漲幅高于季節性水平0.2個百分點,主要是食品、出行服務回升帶動。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2%,高于季節性水平1.4個百分點。
從同比看,CPI略有下降,主要受國際油價下行影響。能源價格同比下降4.8%,降幅比上月擴大2.2個百分點。其中汽油價格下降10.4%,影響CPI同比下降約0.38個百分點,是帶動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盡管受上年同期價格基數下沉影響,4月食品CPI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不過,4月國際油價大幅下跌,成品油價格同比降幅顯著擴大,由上月的-6.1%擴大至-11.1%。這是拖累當月CPI的一個重要因素。
PPI方面,4月份PPI環比下降0.4%,降幅與上月相同。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
中信證券研報顯示,自4月2日美國公布對等關稅政策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呈普跌態勢,其中布倫特原油、倫敦商品交易所(LME)銅現貨價格分別下跌6.6%、5.5%。
董莉娟分析,影響本月PPI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國際輸入性因素影響國內相關行業價格下行。國際貿易環境變化,部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迅速下行,影響國內相關行業價格下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下降3.1%,精煉石油產品制造價格下降2.5%。
二是國內部分能源價格季節性下降。北方供暖全面結束,煤炭需求進入傳統淡季,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煤炭加工價格環比均下降3.3%。新能源發電成本低、替代作用強,加之風力發電出力增加,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價格環比下降0.3%。
王青表示,后期工業品價格走勢將主要取決于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政策的效果,其中房地產支持政策的影響最大。接下來要重點關注美國與其他國家關稅談判及中美經貿對話的進展,這會對國際大宗商品走勢有比較重要的影響。
價格領域呈現積極變化
隨著我國促消費等宏觀政策加力擴圍,高技術產業加快成長,部分行業需求增加,一些領域價格呈現積極變化。
董莉娟表示,部分行業供需關系有所改善,價格降幅收窄。各地基建施工穩步推進、水泥企業錯峰生產執行良好,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價格同比降幅比上月分別收窄1.4個和1.0個百分點。
促消費和設備更新等政策繼續顯效,部分消費品和裝備制造產品需求釋放帶動相關行業價格回升。其中,家用洗衣機價格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3個百分點,食品制造業、新能源乘用車價格同比降幅均收窄0.2個百分點;電工機械專用設備制造價格同比降幅收窄0.7個百分點。
隨著新質生產力不斷培育壯大,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智能制造、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發展帶動相關行業價格同比上漲。比如,可穿戴智能設備制造價格上漲3.0%,飛機制造價格上漲1.3%,微特電機及組件制造價格上漲1.2%。
此外,我國持續推進貿易多元化,市場擴大帶動部分出口行業價格同比上漲或降幅收窄。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系列價格上漲2.7%,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制造價格上漲1.0%;拖拉機制造、電子器件制造、紡織服裝服飾業價格降幅比上月分別收窄1.2個、0.7個和0.3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日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價格高了會影響“錢包”的支出,提高生活成本。但是價格太低了也不行,會影響企業增收增利,進而會影響收入和就業。所以,保持價格運行在合理區間至關重要。今年兩會明確提出,要努力促進價格總水平保持在合理區間。為此,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價格的回升。隨著經濟的回升,總需求的回暖,再加上促進價格合理回升的政策效應將繼續顯現。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