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徐艷
從初出茅廬的護理新人到獨當一面的重癥專科護士,日照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二病區的崔曉冰,在3600多個日夜里,用她的專業和熱情,詮釋著“白衣天使”的使命與擔當。

磨礪技術、實干為要
2015年從泰山醫學院畢業以后,崔曉冰懷揣著一顆救死扶傷的心步入了醫院的大門,初到臨床崗位的她,什么活都搶著干。今年是她工作的第10個年頭,3600多個日日夜夜見證著她從一名初學者逐漸成長為今天的重癥專科護士。從最開始因為給病人抽不出血的哭哭啼啼到能熟練參與搶救的雷厲風行,是她背后無數次付出與學習。如今,作為科室的中堅力量,她仍然積極學習本專業相關知識,扎實專業技能,熟練掌握各項重癥專業新技能如PICCO、CRRT、ECMO等相關治療的護理。因為,她明白:“在ICU,技術就是生命”。
嚴苛帶教、團結拼搏
時間回到7年前的某一天,也是崔曉冰剛入重癥監護室的第一天,遲玉春護士長對她說“監護室,不是你一個人的單打獨斗,是你們一群人團結拼搏的戰場”。這么多年來,她始終牢記遲護士長的叮囑,不斷的向學習高年資護士學習,豐富自己的臨床技能,最終成長為一名重癥護理組長,懷揣著這份高度責任感,她自己也沒有忘記帶教新同事,她帶教300多人次,對象包括實習、進修、輪轉等多類型護士。在一次次的搶救中,她們小組團隊間的配合總是那么默契,正是出色的醫護團隊使珍貴的生命一次次地轉危為安。也正是這無數次帶教經驗的積累,2024年她在醫院臨床護理教學能力比賽中榮獲二等獎。
溫暖護理、微光如炬
ICU的患者大多處于昏迷或極度痛苦的狀態,由于家屬無法陪護,醫護人員就是他們唯一的依靠。因此崔曉冰深知,重癥護理不僅需要過硬的技術,更需要溫暖的人文關懷。從患者的治療、護理,到翻身、叩背、吸痰,其中辛苦不言而喻,但無論再苦再累,她總是將心比心,細致考慮患者的所需所想。曾有一位年輕的心肌梗死患者,因恐懼和焦慮多次試圖拔管,拒絕治療。崔曉冰沒有責備,而是每天抽時間陪他聊天,耐心解釋治療的必要性,并鼓勵他配合康復。最終,患者情緒穩定,順利度過危險期。出院時,他緊緊握住崔曉冰的手說:“謝謝你護士、是你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在這個沒有家屬陪伴,只能與醫護人員生死相依的生死ICU里,人文關懷它猶如微光點點,即使不耀眼,卻足以點亮夜空;即使不治病,卻能溫暖每一顆心。”崔曉冰感慨道。
銳意進取、永攀高峰
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崔曉冰始終保持著學習的熱情,與時俱進,在遲護士長的帶領下學習短視頻制作,制作出更多更精的課件及儀器操作視頻,以便更好地為新入年輕護士講解專業知識。
護理工作不能僅靠經驗,更要依靠科學研究和持續改進。她積極參與科研創新,2024年,她的“新型預防非計劃性拔管的隔離約束單”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為重癥患者護理提供了更安全、更舒適的解決方案。所撰寫的論文在華東六省一市護理學術會議上被評為優秀論文。她還善于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持續改進案例比賽中,她參與“基于PDCA工具降低呼吸機相關肺炎”項目,在比賽中榮獲二等獎。但對她來說,最大的榮譽不是獎狀和證書,而是患者轉危為安時的笑容,是家屬感激的淚水,是團隊共同創造的每一個生命奇跡。
在ICU這個與死神爭奪生命的地方,崔曉冰用專業、愛心和拼搏,詮釋著“白衣天使”的真正含義。“護理工作雖辛苦,但每當看到患者重獲希望與健康,我的心便是暖的,人也是幸福的”。這句樸實的話語,也道出了崔曉冰的初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