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張穎
在日照心醫,有這樣一群默默無聞的“生命守護者”:他們無需開胸破腹,僅憑毫米級的導管與導絲,在錯綜復雜的血管中完成一場場驚心動魄的微創手術。他們的“戰場”隱匿于黑白交織的X光影像之后,身負重達30斤的鉛衣,以精準與溫度守護心跳、重啟生命。
他們,來自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日照心臟病醫院介入治療科。

1.技術領先,是頂尖團隊的支撐
“依托葛均波院士領銜的心內科團隊,介入治療科在六年間共完成各類心臟介入手術約15000例,年均手術量近3000臺,技術實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睆垵o士長介紹道?!澳壳拔覀冮_展的手術涵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的器械治療、結構性心臟病等諸多高難領域,實現了從常規介入到復雜病變的全方位覆蓋。”

在冠脈方向,科室常態化開展各類高難度冠脈介入手術,包括分叉病變、慢性閉塞病變(CTO)、血栓病變、鈣化病變等。尤其是CTO病變,被稱為冠心病介入治療“最后的堡壘”,而今年的9月25日至28日,第二十一屆冠狀動脈慢性閉塞病變介入治療學會議(CTOCC2025)將在日照舉行,屆時國內頂尖專家將匯聚在日照心醫的介入治療科,通過實時手術轉播、疑難病例討論等形式,分享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治療的最新技術和理念。

從冠脈領域的 “攻堅”到心律失常領域的 “精準調控”,這里始終緊跟國際前沿技術步伐。針對房顫、房撲、室上速、室早、室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團隊熟練開展射頻消融術、冷凍消融術、脈沖電場消融術、左心耳封堵預防房顫卒中等,以微創方式化解 “心跳紊亂” 的危機;面對緩慢性心律失常及心衰、猝死風險患者,從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D)、心臟收縮力調節器(CCM)、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ICD),到國內外領先的生理性起搏、無導線起搏技術,每一項技術的臨床應用,都旨在讓患者在 “最小創傷” 下獲得 “最好的臨床獲益”,重新找回平穩心跳的節律。

在結構性心臟病領域開展眾多高精尖介入技術,包括房間隔缺損封堵、室間隔缺損封堵術、卵圓孔未閉封堵術等先心病的介入治療;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經導管二尖瓣鉗夾術(TEER)等各類心臟瓣膜病介入手術,為不能耐受傳統開胸手術的心臟瓣膜病患者帶來“心”的希望。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雙向賦能,作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療醫療技術協作中心,葛均波院士心內科團隊專家成員每周五的辦公現場都會轉移到日照心醫的介入治療科,通過現場帶教復雜冠脈手術、指導疑難病例診療、共享前沿技術理念,持續推動區域心血管診療水平提升。

2.硬核設備,是精準醫療的底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室擁有5間國際化介入導管室,配備飛利浦FD-10數字血管造影系統、東軟DSA NeuAngio 33C、Boston scientific血管內超聲(IVUS)及旋磨介入治療儀、振波球囊、CARTO-3三維標測系統等一系列尖端設備,在硬核設備的加持下。

日照心醫的介入治療科以過硬的技術實力交出了多個省內首例、市內首例的卓越成就:
山東省首例心臟收縮力調節器 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CCM ICD)
山東省首例左束支區域起搏心臟再同步化治療 埋藏式心臟自動除顫器植入術(LOT-CRTD)
山東省首例脈沖電場消融術(PFA)
山東省首例經皮腎動脈交感神經射頻消融術(RDN)
......
技術上的突破不僅讓日照及周邊地區心血管患者獲益,更讓對外合作的“朋友圈”不斷擴大。作為山東省首個與印尼國家衛生部合作的醫療機構,目前,已有3名印尼醫生在介入治療科接受系統培訓,在導師帶教下逐步掌握冠脈介入技術。未來,印尼將分批派遣更多醫師來院交流,這些“帶回去”的技術與理念,將有效提升當地心血管病診療水平。

3.規范,是卓越醫療的基石
介入治療科將“規范化”視作診療全程的生命線。科室嚴格遵循國家心血管介入診療規范,結合醫院實際制定了《心臟病醫院標準化配合流程》等內控標準,從術前評估、術中操作到術后管理,每一步都有章可循、有標可依。

這種對規范的恪守,不僅保障了手術的成功率,更延伸至患者遠期的生活質量和整體健康,真正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理念。
4.與時間賽跑,是他們的常態
對于急性心?;颊?,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剖医⑵鸺毙孕墓>G色通道與多學科無縫協作機制,團隊24小時待命,D-to-B時間(患者進門至血管開通)最短僅9分鐘,遠低于國際標準的90分鐘。
“搶回一分鐘,就意味著更多的心肌得以存活,一個家庭就能保持完整?!睆垵@樣強調。
又一例急診手術的召喚響起,鉛衣下的身影再次走向導管室。
護士熟練準備器械,醫生凝神注視屏幕。這一刻,鉛衣之下不僅是身體的負重,更是對成為患者放心托付生命地方的承諾。
站在醫學發展的潮頭,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日照心臟病醫院介入治療科正以技術為筆、以人文為墨,在毫米之間的微觀戰場上,書寫著現代醫學的溫度與奇跡,也悄然改變著無數生命的未來軌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