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9月2日消息,據“中核集團”官微發文,我國首套移動式低放可燃廢物過氧焚燒裝置已順利完成336小時熱態試驗,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
該裝置的突破標志著我國核環保裝備制造進入模塊化、體系化發展的新階段,為核設施退役及放射性廢物處理提供了安全、高效、靈活且自主可控的國產化解決方案。
針對傳統放射性廢物焚燒設施建設周期長、成本高、靈活性不足等問題,該裝置創新采用集裝箱一體化設計,將上料、焚燒、凈化、監測與遠程控制等功能高度集成。其廢物處理能力達到30~50kg/h,減重比不低于20:1,可有效處理棉織物、塑料、廢油等多種低放可燃廢物,嚴格契合國家“區域處理、集中處置”的政策導向,成功填補了國內核設施場址退役治理技術路線中的關鍵空白。
該裝置核心工藝為“過氧焚燒 多級凈化”,通過優化燃盡系統與集成化尾氣處理工藝,確保所有流出物全面達標。監測數據顯示,二噁英、顆粒物、二氧化硫等非放氣態流出物指標均優于國家標準;配套的廢水處理系統更實現了放射性廢水“零排放”。
裝置還搭載先進的智能監測與遠程控制系統,可實時監測氣溶膠、煙氣等污染物濃度,配合自動化上料與遠程電控操作艙,構建起全天候“無人化作業”的安全運行屏障。
作為中核四川環保“靈動系列”退役治理移動裝備的核心產品,該裝置可與分揀、整備、去污、減容等其余11套設備共同構成模塊化裝備矩陣。其首創的“靈活搭配、即到即用”的“樂高”式運管模式,能夠在一周內實現快速異地部署,大幅降低項目成本與建設周期。
此次熱試成功不僅驗證了裝置的工程應用能力,進一步完善了放射性廢物治理體系,也為我國核退役治理產業的升級提供了堅實支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