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疾病診療領域,造影劑是冠脈介入手術中常用的“透視鏡”,但對于造影劑過敏患者,傳統診療仿佛被按下“暫停鍵”。近日,寧津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張濤介入團隊突破技術桎梏,成功開展德州首例“零造影劑”冠狀動脈介入診療術,為62歲造影劑過敏患者焦先生精準“補心”,開啟特殊患者冠脈診療全新篇章。
特殊病情:過敏體質撞上復雜冠脈病變
焦先生7年前因發作性胸痛植入心臟支架,本以為生活重歸平靜,近期胸痛卻再度來襲,且在一次劇烈胸痛后,被確診為急性冠脈綜合征。檢查結果更讓醫護揪心:心臟多支血管嚴重狹窄,左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并遠端閉塞,病情復雜程度“加碼”。雪上加霜的是,焦先生存在造影劑過敏史——若采用常規冠脈介入術,注入造影劑可能引發過敏休克,危及生命;可若放棄介入,患者心肌缺血風險持續飆升,傳統診療陷入“兩難困局”。

創新破局:IVUS 化身“血管內透視眼”
面對棘手難題,張濤團隊迅速組建多學科討論組,反復研判病情。最終,團隊決定啟用血管內超聲(IVUS) 技術,打造“零造影劑”介入方案。IVUS 宛如直徑僅1毫米的“微型超聲探頭”,無需造影劑,就能深入血管腔內,清晰掃描血管壁結構、斑塊性質,還能精準評估支架貼合度,甚至捕捉常規造影遺漏的早期病變,為造影劑過敏、復雜病變患者架起“生命橋梁”,成為破解困局的“救命神器”。

精準操作:“盲操” 背后的技術硬實力
手術當天,團隊進入“精準戰斗模式”:在 IVUS 實時引導下,醫生仿佛擁有“透視眼”,避開造影劑依賴,憑借精湛技術,將支架精準送入患者兩處血管病變部位。每一步操作都如“穿針引線”,術后再次通過 IVUS 驗證——支架貼壁良好、血流恢復通暢,全程零造影劑,完美規避過敏風險!術后,焦先生胸痛癥狀顯著緩解,恢復順利,即將開啟“心”生活。

技術輻射:為更多特殊患者打開希望之門
此次“零造影劑”冠脈介入術,不僅填補德州地區技術空白,更標志著寧津縣人民醫院心血管診療邁入精準、個性化 新高度。未來,這項技術將為造影劑過敏、腎功能不全(造影劑可能加重腎損傷)等特殊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張濤團隊表示,將持續深耕技術創新,以“患者為中心”,守護更多心血管患者的“生命線”,推動區域心血管診療水平再攀高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