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早日康復,下次來吃”“等待回歸!真的很想吃”……卷閘門前貼著的閉店通知紙牌上,密密麻麻寫著顧客的留言——近日,有網民發布了一張杭州后市街“葉大姐蔥包檜”店的照片,讓不少人記掛起這家閉店近一年的小店,也擔憂著店主葉大姐的身體。9月2日上午,大皖新聞記者聯系到葉大姐的丈夫杜大哥,他坦言,今年店鋪不會再開業,“葉大姐現在身體恢復得還可以,明年要是身體吃得消,或許會限時限量做,圖個開心。”

閉店通知下,網友們的關心與祝福密密麻麻。
這家開在杭州后市街的蔥包檜店,葉大姐和杜大哥一做就是20多年。從2002年起,夫妻倆便開了這家30來個平方的小店,按老杭州人的傳統做法制作小吃。“想把蔥包檜做好,就得用心,不能一開始就奔著賺錢去。”杜大哥的話透著實在,店里的甜醬、辣醬都是兩人親手調制,“基本以她為主,她做的味道比我好。”也正因這份對味道的較真,小店攢下了一批又一批回頭客,即便閉店,仍有顧客時常念起那口老杭州滋味,來到店門口留下期待與祝福,閉店通知上寫滿了,顧客們又自己貼紙留言。杜大哥說,看到顧客們的期待和牽掛,他心里滿是暖意,“做了20多年,一直用心做,能得到大家的喜歡,很知足。

之前營業時,顧客們在小店前排起長龍。
“她頸椎不太好,去醫院看過,這一年來基本就是臥床休息,要么就是去做理療,現在恢復得還可以。”杜大哥說,葉大姐今年57歲,去年9月1日曾試著復業兩個月,可身體實在扛不住,只好再次閉店,身邊不少人勸他們退休享清福,“我們倆都有退休金,吃口飯沒問題”,但夫妻倆始終舍不得這家小店——從最初生意冷清,到慢慢積累起名氣,“這么多年經營過來,好不容易做到這個程度,真是舍不得。”對他們來說,這家小店早已不只是謀生的營生,更成為刻在生活里的習慣。
對于今年是否復業,杜大哥態度很明確:“今年肯定不會再做了,先讓她好好養身體。”至于明年,他仍在猶豫,“還沒想好,到時候看身體狀況,真要做就少量、限時限量。”杜大哥坦言,有人勸他雇人幫忙看店,他卻搖了頭:“沒意思,店小是一方面,關鍵是雇人做味道肯定變,把這么多年的牌子砸了,還不如不做。”
如今,夫妻倆的女兒也已參加工作,早就勸父母停店休息。“孩子心疼我們,可我們就是放不下,明年如果再做,也不是圖賺錢了,就是圖開心、圖充實。”
大皖新聞見習記者 周镕健
編輯 張大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