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22日記者發稿,已有逾300家上市公司陸續披露2022年年報,相關披露工作也正加速推進。伴隨著年報的出爐,包括公募基金、社保、險資、QFII等各路機構的持倉情況也逐漸浮出水面。綜合來看,機構增持的上市企業業績整體表現良好,大消費、專業設備制造、醫療等更受青睞。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截至3月22日記者發稿,已有逾300家上市公司陸續披露2022年年報,相關披露工作也正加速推進。伴隨著年報的出爐,包括公募基金、社保、險資、QFII等各路機構的持倉情況也逐漸浮出水面。綜合來看,機構增持的上市企業業績整體表現良好,大消費、專業設備制造、醫療等更受青睞。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